治疗:
1.
脂肪肝的治疗原则
脂肪肝不仅是一个可逆性疾病,而且也是全身性疾病在
肝脏的一种病理表现,如能早期发现,针对病因及时综合治疗,肝内病变在进一步演变为
肝硬化以前仍可得到逆转。
脂肪肝的治疗原则可概括为:
(1)去除病因和诱发因素,积极控制原发病。
(2)调整饮食方案,纠正营养失衡。
(3)坚持必要的锻炼以维持理想的体重。
(4)维持相对正常的血脂、血糖水平。
(5)自我保健意识的教育以纠正不良行为。
(6)必要时适当辅以保肝、祛脂、抗肝纤维化类药物,促进肝内脂质排泄,防止肝细胞坏死、
炎症及纤维化。
2.去除病因
脂肪肝是一种多病因引起的获得性疾病,寻找与去除病因和积极控制原发病对
脂肪肝的防治至关重要。轻度或中度
脂肪肝在去除病因和控制原发病后,肝组织学改变即可获得好转,甚至完全恢复正常,大多数药物性
脂肪肝在及时停药后2v3个月内可完全恢复正常。因长期酗酒、
酒精中毒所致的
酒精性
脂肪肝患者应戒酒。戒酒对单纯性
酒精性
脂肪肝绝对有效,肝内脂肪沉积一般在戒酒数周或数月内完全消退;营养不良性
脂肪肝者应合理加强营养;因小肠改道手术所致的
脂肪肝,应重新手术吻合,使肠管恢复到改道前的状况,并补充必需氨基酸;肥胖和
糖尿病性
脂肪肝治疗的关键在于有效控制体重和血糖;胃
肠外营养所致
脂肪肝应避免过高热量及过多脂肪乳剂的输注,并尽可能及早开放经口或经管饲饮食;慢性肝炎患者不论病情是否需要,长期过高热量摄入和过分强调休息,均可因体重增加而诱发
脂肪肝,故应尽可能避免这些因素;妊娠呕吐引起的
脂肪肝补充营养后
肝脏损伤消失,而妊娠期急性
脂肪肝在终止妊娠和控制并发症后,肝内脂肪沉积可完全消退,且不留任何后遗症。
3.合理膳食?
脂肪肝饮食治疗的原则主要为适宜的热量摄取,合理分配三大营养要素并兼顾其质量,适当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及膳食纤维,戒酒和改变不良饮食习惯。调整饮食是治疗大多数慢性
脂肪肝的基本方法,也是预防和控制
脂肪肝进度的重要措施。饮食疗法应根据患者理想的目标体重,正确调整每天热能摄入和科学分配各种营养要素,坚持合理的饮食制度。瘦肉、鱼类、蛋清及新鲜蔬菜等富有含亲脂性物质的膳食,有助于促进肝内脂肪消退,高纤维类的食物有助于增加饱感及控制血糖和血脂,对于营养过剩性
脂肪肝尤其重要。值得注意的是,
脂肪肝患者饮食中仍要含适量的脂肪,并注意适当控制糖类的摄入。因为适量脂肪摄入为人体健康所必需,即使摄入不含脂肪的食物,机体仍可利用糖类及氨基酸前身物质合成脂肪;而摄入过多糖类,特别是富含单糖或双糖的甜食,可增加
胰岛素的分泌促使糖转化为脂肪。对于
酒精性肝病、恶性营养不良和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引起的
脂肪肝以及
脂肪肝性
肝硬化,特别应强调补充足够优质蛋白及热量的营养
支持疗法。蛋白质摄入不足可加剧肝内脂肪沉积,而高蛋白饮食可增加载脂蛋白,特别是VLDL的合成,有利于将脂质顺利运出
肝脏,减轻
脂肪肝,并有利于肝细胞功能恢复和再生。因此,
脂肪肝病人每天蛋白质的摄入量不宜低于60g,素食者植物蛋白不应低于80g/d,但
糖尿病性
脂肪肝兼有肾病的患者蛋白质摄入量不宜过多。总之应根据患者不同的病因和病情来制定不同的饮食治疗方案,并在病情变化时及时进行调整。
4.运动疗法 对肥胖、
糖尿病、高脂血症引起的脂肪性肝炎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完成中等量的运动,即最大强度的50%左右,使心率达到一定标准(20v30岁,130次/min;40v50岁,120次/min;60v70岁,110次/min),每次持续10v30min,每周3次以上。对肥胖者运动疗法比单纯节食减肥更重要,其原因为运动减肥祛除的主要是腹部内脏脂肪,常可引起三酰
甘油、低密度脂蛋白(LDL)下降及高密度脂蛋白(HDL)升高、
葡萄糖耐量改善以及
血压下降。每天锻炼热能消耗1260kJ,4个月可减重4.5kg。
5.祛脂药物 药物治疗对于促进肝内脂肪及其伴随
炎症的消退,以及阻止其向肝纤维化、
肝硬化发展有积极意义。然而,至今尚无防治脂肪性肝炎的有效药物。现有祛脂保肝药物主要用于伴有肝功能损害和(或)症状明显的非
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
酒精性肝病患者的辅助治疗。目前常用的祛脂药物包括胆碱、
蛋氨酸和部分B族维生素。
(1)胆碱:胆碱是
卵磷脂的组成部分,是
磷酰胆碱的前身物质,在促进
磷脂合成加速肝内脂肪转运和脂蛋白生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它还参与体内甲基转换作用和脂代谢过程,人类几乎完全缺乏胆碱氧化酶,所以它在体内很少代谢转化。国内常用的胆碱制剂为氧化胆碱,用法为每次0.3v1.0mg,3次/d口服;针剂有复方胆碱,每次2ml肌注。这些药物适合于蛋白质-热量不足或恶性营养不良以及长期接受胃肠外静脉高能营养治疗者,对其他类型的
脂肪肝无效。
(2)
蛋氨酸:
蛋氨酸是一种必需氨基酸,在体内提供甲基合成胆碱,对机体
磷脂代谢以及生物膜结构和功能完整性的维持起重要作用,因而具有促进肝内脂肪代谢及保肝、解毒等功效。饮食中缺乏胆碱和
蛋氨酸,或给予
蛋氨酸拮抗物??乙硫氨酸可引起大鼠脂肪性肝炎和纤维化,及时补充
蛋氨酸则
肝脏病理学改变迅速逆转。但过多补充
蛋氨酸则易形成高
蛋氨酸血症,增加
肝性脑病的危险。现认为
蛋氨酸可能与胆碱一样,仅适用于蛋白质。热量不足所致
脂肪肝的治疗,因其效用仅为胆碱的10%v20%,故剂量相对较大。用法每次1v3g,3次/d口服,肝功能不全和
肝性脑病者禁用。
(3)维生素:维生素B、C、E在体内参与
肝脏脂肪代谢,对肝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在人类各种原因的
脂肪肝,特别是
酒精性
脂肪肝患者,机体可因脂肪组织堆积,合并饮食中维生素缺乏。以及
肝脏对维生素摄取障碍和消耗增多,导致
肝脏内维生素缺乏。因此,额外补充维生素B、E、?胡萝卜素等抗氧化剂似有助于防治
酒精性以及非
酒精性脂肪性肝炎。B族维生素对肝细胞有保护作用,泛酸素在组织内变成辅酶A,体内许多反应(包括脂肪酸的氧化及合成)需辅酶A参与;生物素是脂肪、蛋白质、糖代谢中所必需的羧化酶的组成部分;吡哆醇可阻止并减轻
乙醇代谢产物乙酰与肝细胞内胺结合产生的细胞毒性,
烟酰胺、维生素B
12,
叶酸等在体内脂代谢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补充维生素不当极易产生毒性反应,并且在临床上至今尚未发现维生素B、E防治
脂肪肝疗效确切的报道,因此,对于
脂肪肝患者补充维生素应慎重选择其剂型、剂量和疗程。短期内适量补充常规剂量的维生素B
6、B
12、
叶酸以及复方制剂(
复合维生素B片)、维生素C、E可能有利于调节蛋白质及脂类代谢。
(4)氨基酸制剂:蛋白质是机体各种组织的基本构成原料,对维护和恢复肝功能,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各种免疫球蛋白、酶的合成均有重要作用。蛋白质缺乏可导致脂肪性肝炎,在
酒精性肝病时亦常伴有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又可加剧
酒精性肝损害。要维持人体各种组织内蛋白质的一定含量,需补充外源性氨基酸,以提供机体合成因代谢而消耗的蛋白质。氨基酸制剂主要用于恶性营养不良以及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引起的
脂肪肝的治疗。对于体型消瘦的
酒精性
脂肪肝,尤其伴有低血浆蛋白者,亦需加用氨基酸辅助治疗。
(5)肉毒碱
乳清酸盐:肉毒碱是人体内能量代谢所必需的一种营养物质,在脂肪代谢中起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人体内的肉毒碱主要来源于食物,也可通过食物中氨基酸经
肝脏合成。
乳清酸是合成
尿嘧啶核苷酸的重要中间产物,是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