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捂热症系因过度保暖或捂闷时久所致的缺氧、高热、大汗、脱水、抽搐、昏迷和呼吸循环衰竭。好发于婴儿、新生儿。冬春季多见,农村多于城市。
1.病前小儿体健,起病急骤、病情危重。 2.高热伴全身大汗淋漓,体温41~43°C。汗后体温骤降或不升,全身湿冷。 3.面色苍白、拒奶、哭声低弱。全面检查确定患儿脏器功能及有无外伤。 4.有明显脱水征,甚至周围循环衰竭、休克。 5.频吐、尖叫、凝视、反应迟钝、抽搐、昏迷示中枢神经系统受累。 6.有呼吸困难、节律不齐、呼吸暂停、发绀、心率快等缺氧表现。 7.新生儿可有硬肿症、肺出血。 8.有多系统器官功能不全。 9.血液浓缩、高钠血症、血气分析示低氧血症、混合性酸中毒。
1.有明确捂热病史。 2.高热、大汗者、伴脱水、循环衰竭。 3.缺氧、酸脱水热、低血糖症、颅内感染等疾病鉴别。
治疗 1.解开衣被,去除捂热病因。置患儿于空气新鲜、通风良好之处,并降低室温。 2.温水浴,前额放置冰袋或头枕冰袋降温。 3.吸氧、作CPAP、必要时机械通气。 4.止惊 首选地西泮0.2~0.5mg/kg缓慢静推,反复抽搐者加用苯巴比妥钠10mg/kg肌内注射。 5.脑水肿 可用20%甘露醇0.5~1g/kg,4~6小时1次,地塞米松每次0.5~1mg/kg,每日3~4次。呋塞米每次1mg/kg,每日3~4次,2~3天后停用。 6.休克,首批扩容可用2:1液10~20mg/kg。 8.酌情使用促进脑细胞恢复药物,如能量合剂、维生素C、维生素E、γ-酪氨酸、脑活素等。
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
呼吸困难 | 低血糖症 | 神经系统 | 抽搐 | 出血 | 休克 | 水肿 | 昏迷
| 谷氨酸 |组胺 |谷维素 |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