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兴奋性冲动过多:兴奋性药物脑神经元的兴奋性,如戊四氮、贝美格(美解眠)、二甲弗林(回苏灵)、樟脑、咖啡因、印防己素、肾上腺素、异烟肼等。
② 抑制冲动不足:脑器质性病变可阻断正常抑制冲动的通路和痛灶及其周围脑组织中抑制性递质γ-氨基丁酸(GABA)减少。
③ 膜电位不稳定:脑器质性病变可损害神经元的膜结构及其相对稳定的极化状态;全身性代谢疾病可产生兴奋性递质增加或抑制性递质减少而影响神经元膜电位。低血钙、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可增强神经元细胞膜的兴奋性。神经细胞能量供应缺乏时,可影响钠泵功能,使神经元细胞膜去极化不能迅速恢复,致兴奋状态得以持续。 抗瘌药均作用于上述机制。苯妥英钠、卡马西平、苯巴比妥酸盐和丙戊酸钠是通过电压依赖和(或)运用依赖方式阻断电压依赖性钠通道而减少高频重复放电,却相对不影响单个的动作电位。苯巴比妥酸盐和苯二氮革类能增强GABA介导的抑制。乙琥胺能阻断神经元的低阈、短暂钙电流。非氨酯可能降低兴奋性递质甘氨酸的作用。拉莫三嗪能减少谷氨酸的释放和影响电压依赖性钠通道,稳定神经细胞膜。 病因分类 抽搐按其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抽搐,统称为真性抽搐。临床中可见到类似抽搐表现的假性抽搐发作,详细分类见图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