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主要有下列几种观点:
1.发育机制异常 Fuchs曾推测,胎儿期或出生之初,有某种因素抑制了葡萄膜的正常发育,导致虹膜异色。以后在此基础上又在不明病理因素作用下,引起持续却甚轻微的
炎症,逐渐出现KP、
房水混浊、
玻璃体混浊、虹膜萎缩,继而有
晶状体代谢障碍或
房水排出困难,发生
并发性白内障或
继发性青光眼。
2.神经因素 不少学者在分别观察了HI与Horner综合征、Parry-Romberg综合征的关系和动物实验(切除一侧交感神经)后认为:HI与支配眼内的交感神经径路阻断,诱发营养缺陷(trophic defect),从而使黑色素颗粒形成受到抑制有关。同时,此因素还能使虹膜血管通透性增强及随之而来的蛋白渗漏、
房水混浊和
炎症介质的释放。
3.遗传因素 极少数病例有家族史,但概率很低,不足以证明HI之遗传性。但患者和正常人群比较,虽无HLA-A或B抗原分布之差异,而HLA-CW
3、HLA-DRw
53频率却低于正常,因而提示与HLA相关的遗传因素可能起一定作用。
4.免疫因素 HI患者
房水中存在浆细胞、
淋巴细胞,
炎症可能是免疫反应所引起的。Francois等应用电泳法首先发现
房水γ球蛋白水平相对升高。之后Dernouchrnps通过相对浓度比(RCR)法证实80%病眼
房水内有IgG。外周血可溶性IL-2受体水平升高,标志着HI患者存在全身
淋巴细胞激活。另外约90%患者体内有对
角膜上皮的自身抗体。70%患者对
角膜抗原(主要是54kD)有细胞免疫反应,不仅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也高于其他类型
葡萄膜炎。此外还认为与循环免疫复合物、Ω
晶状体蛋白抗原反应或某些病原微生物(结核、链球菌、弓形虫)
感染性免疫有关,等等。以上种种免疫学研究,表明免疫系统参与了HI的发病和发展过程。
【病因】
病因:病因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