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是一种进行性恶性疾病,其特征为大量的类似于淋巴母细胞的未成熟白细胞。这些细胞可在血液、骨髓、淋巴结、脾脏和其它器官中发现。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占儿童急性白血病的80%,发病率高峰在3岁至7岁之间。ALL也可发生于成年人,占所有成年人白血病的20%。
一、起病:多数病人起病急,进展快,常以发热、发热:是发热.如治疗不及时,可由急性淋巴结炎发展成脓肿。
【病因】其病因与发病原理尚未完全明确。本病在骨髓中有广泛的幼稚白细胞增生,并进入血流,浸润破坏其他组织。
一、血象:白细胞多数在10~50×109/L,少部分<5×109/L或>100×109/L。 二、骨髓象:骨髓穿刺检查是诊断急性白血病的重要方法。 三、细胞化学:白血病的原始细胞有时形态学难以区分,可借助细胞化学作出鉴别. 四、生化检查: (一)白血病类型。 (二)尿酸。 (三)电解质及酸硷平衡。 五、染色体检查:对急性白血病进行染色体检查有助于白血病的正确分型及预后的估计。
淋巴瘤病情进展侵犯骨髓及外周血时称白血性淋巴瘤,此时其临床及实验室特点与淋巴瘤在病程初期未侵犯血液系统时可表现淋巴瘤典型临床特征,而骨髓及外周血象基本正常;ALL的淋巴瘤的淋巴瘤细胞,异形性较大,可见部分正常的造血细胞;ALL骨髓象异形性较小,常为均一的淋巴瘤的预后比ALL更差。
一、支持治疗。 (一)感染防治。 (二)改善贫血:可输全血或浓缩红细胞。 (三)出血防治:加强鼻腔、牙龈的护理。化疗期间还须注意预防DIC。 (四)防止高尿酸血症:在化疗期间须注意预防高尿酸肾病。 (五)纠正电解质及酸硷平衡。 二、化疗:化疗是白血病治疗的重要手段。急性白血病治疗可分为两个阶段。即诱导缓解和缓解后治疗(巩固强化和维持治疗)。 三、诱导分化治疗:如维甲酸、二甲基亚砜、白血病较为成功。 四、骨髓移植。为根治白血病的方法之一。 五、免疫治疗:目前已有几种技术开始临床试用如白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LAK细胞、单克隆抗体及其联物等。 六、造血因子:具有促进造血细胞增殖的作用。
急性淋巴细胞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复发、严重的感染。
【预后】因为大多数病例的诱因尚不清楚,大多数情况下是无法预防的。尽量减少与毒素、辐射、化学试剂等因素的接触可能降低发病的危险性。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急性白血病 | 颅内压增高 | 神经系统 | 败血症 | 风湿热 | 肺结核 | 淋巴瘤 | 白血病 | 出血 | 发热 | 头痛 | 水肿
| 鼻出血 |持续性弛张热 |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咯血 |面部皮肤有结节状增生 |气滞血瘀 |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