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腮腺炎 ( chronic obstructive parotitis )
别名: 慢性阻塞性腮腺炎
解释 收起

概述:文献上最早出现阻塞性 腮腺炎(obstructive parotitis)是1946年Bigler报道的。以后在国内外文献中也有人称为管炎,对该病的各种表现及病因的认识相对一致。邹兆菊、王松灵等(1992)报道了92例患者的临床、腮腺造影、放射性核素、病理及追踪观察结果,提出用慢性阻塞性 腮腺炎(chronic obstructive parotitis)来诊断由各种原因如结石、狭窄、异物等引起腮腺唾液流出受阻引起腮腺反复 肿胀,腮腺造影及病理上主要表现为主导管及分支导管系统炎性改变为主的病变。     阻塞性 腮腺炎(obstructive parotitis)的原因主要是结石,其次为导管周围 软组织损伤后致瘢痕狭窄。也有认为系支配导管系统的神经失调,交感神经受较强刺激,导管口显著收缩致狭窄。其他因素如导管系统受其他类型肿块性病变压迫致排唾不畅,唾液淤滞而继发 感染并致涎腺导管扩张。     腮腺结石不如颌下腺常见。邹兆菊等报告92例阻塞性 腮腺炎,X线平片示阳性结石3例,通过腮腺造影阴性结石35例。一般认为腮腺结石较小,但也有大者,如魏廷瑛报告1例腮腺导管结石为1.8cm×1.5cm×1.5cm。杨绍俊报告1例腮腺导管结石重达1.75g。
涎腺炎性疾病
   
涎腺炎性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主要发生于腮腺及颌下腺,舌下腺及小涎腺较少见,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受累腺体的肿胀、疼痛以及导管口溢脓。涎腺炎(sialadenitis)按其性质分为化脓性、病毒性和特异性感染三类,其中以化脓性涎腺炎最为多见。
    涎腺炎性疾病的分类比较紊乱,尚未有统一的分类法。Seifert根据疾病的性质,将涎腺炎分为以下几类:
    1.细菌性涎腺炎
    (1)急性化脓性腮腺炎。
    (2)慢性复发性腮腺炎。
    2.病毒性腮腺炎
    (1)流行性腮腺炎。
    (2)涎腺包涵体病。
    (3)其他病毒感染。
    3.放射性涎腺炎。
    4.阻塞性电解质异常性涎腺炎。
    5.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
    6.免疫性涎腺炎
    (1)舍格伦综合征(Sjögren综合征)。
    (2)Heerfordt综合征。
概述
    1.慢性阻塞性腮腺炎(chronic obstructive parotitis) 又称腮腺管炎,以前与复发性腮腺炎统称慢性化脓性腮腺炎,是由各种原因阻塞腮腺导管引起腮腺反复肿胀、流脓的炎性疾病。
    2.病因病理慢性阻塞性腮腺炎的病因主要由局部原因引起。如智齿萌出时,导管口黏膜被咬伤,瘢痕愈合后引起导管口狭窄。不良义齿修复体使导管口、颊黏膜损伤,也可引起瘢痕,造成导管口狭窄。少数由导管结石或异物引起。异物包括稻壳、米粒等。由于导管狭窄或异物阻塞,导致腮腺排唾不畅,唾液淤滞而引起逆行性感染,并致远端导管扩张。
    该病的病理学特点是主导管和分支导管扩张,导管上皮脱落、退化、管壁水肿、管周纤维组织增生以及炎症细胞浸润、晚期腺泡萎缩、消失,被结缔组织、炎症细胞代替,末梢导管增生,并出现组织转化。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2 最新进展 展开
13 诊断依据 展开
14 相关课件 展开
15 相关药品 展开
16 相关检查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