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胆红素脑病 ( bilirubin-encephalopathy )
别名: 胆红素中毒性脑病,暂时性亚临床型胆红素神经中毒症
解释 收起

胆红素脑病是游离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导致神经细胞中毒变性,出现神经系统异常的临床和亚临床表现,也称之为胆红素中毒性脑病。
几十年来,核黄疸一直是胆红素神经毒性表现的代名词。严格地说,核黄疸是解剖学名词,从病理解剖的角度,把肉眼看见脑组织染成黄色作为核黄疸的标准,从而反映胆红素侵犯脑组织(主要是神经核)。
近来愈来愈多的研究显示,胆红素所致的神经毒性的表现有轻有重,严重者可表现为核黄疸,轻者可不出现临床症状,但在脑干诱发电位等辅助检查则可发现异常表现。这些亚临床型的胆红素神经毒性表现大多是暂时的、可逆的,故也有称之为暂时性亚临床型胆红素神经中毒症。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bilirubin-encephalopathy)即由于血浆中游离的未结合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并导致脑神经细胞中毒性病变的一种脑病。其发病与血浆游离的未结合胆红素水平,日龄,血浆白蛋白水平,有无酸中毒、缺氧、热卡供给情况等相关。胆红素脑病是可防难治的疾病,随着脑干听力诱发电位检测的普及、脑核磁检查的应用,对其诊断较前明显提前,一些处于脑损伤警告期或早期病人得已及早诊断和及时干预,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其后遗症的发生率。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实验检查 展开
4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5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6 并发症 展开
7 病程和预后 展开
8 诊断标准 展开
9 疗效判断标准 展开
10 诊断依据 展开
11 相关课件 展开
12 相关症状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