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晶体位置异常可由先天性发育异常引起,若出生后晶体不在正常位置,可称为晶体异位;若出生后因先天性因素、外伤或病变使晶体位置改变,可统称为晶体脱位(lens dislocotion)或半脱位(lens sublaxation)。但在先天性晶体位置异常的情况下,有时很难分清何时发生晶体位置改变,因此晶体脱位或异位并无严格的分界,常常通用。
一、先天性晶体异位或脱位
可作为单独发生的先天异常;或与瞳孔异位和其他眼部异常伴发;或与中胚叶尤其是骨发育异常的全身综合征并发。不论何种情况,多由于一部分晶体悬韧带薄弱,牵引晶体的力量不对称,使晶体朝发育较差的悬韧带相反方向移位。
(一)单纯性晶体异位
有较明显的遗传倾向,为规则的或不规则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少数为常染色体稳性遗传,常为双眼对称性。可伴有裂隙状瞳孔畸形。悬韧带发育不良的原因尚不明了。虽然子宫内发育异常,则可能与中胚叶发育紊乱有关。
(二)伴有晶体形态和眼部异常
常见的有小球形炎症分解与炎症粘连或炎症破坏晶体悬韧带可见于眼内炎或全眼球炎,悬韧带可完全分解。长期慢性睫状体炎症可出现同样的病理过程,悬韧带可被睫状体的颗粒组织占据。悬韧带发生晶状体悬韧带。一旦悬韧带发生晶状体相连,且逐渐变混浊。悬韧带极少在睫状体端断离,而多数在晶体板层端断离,因而能在脱位的晶体找到悬韧带丝的机会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