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道感染 (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
解释 收起


    泌尿道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s)简称尿路感染,是病原体直接侵入尿路,在尿液中生长繁殖,并侵犯尿路黏膜或组织而引起的尿路炎性疾病。感染可累及尿道、膀胱、肾盂及肾实质,根据感染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与下尿路感染(膀胱炎和尿道炎)。由于小儿时期尿路感染局限在尿路某一部位者较少,且临床上又难以准确定位,故常不加区别统称为尿路感染。根据临床表现可将尿路感染分为症状性尿路感染与无症状性尿路感染(无症状性菌尿)两类。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泌尿道感染与慢性泌尿道感染。小儿易发生泌尿道感染的内在因素包括生理解剖特点、先天畸形、尿路梗阻、膀胱输尿管反流、女孩的蛲虫感染等。由于女孩下尿路短,外口暴露而又接近肛门,易受细菌污染,因此女孩的尿路感染发病率普遍高于男性,但新生儿或婴幼儿早期,男性由于先天性尿路畸形多于女性,男性发病率却高于女性。无症状性菌尿是儿童尿路感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见于各年龄、性别的儿童,甚至3个月以下的小婴儿,但以学龄女孩更常见。尿路感染病原体多为细菌,其中大肠杆菌占50%~90%,其他有肺炎克雷伯杆菌、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少数为肠球菌和葡萄球菌。其他少见的有支原体、真菌及病毒。初次患尿路感染的新生儿、所有年龄的女孩和1岁以下的男孩,主要的致病菌仍是大肠杆菌,而在1岁以上男孩主要致病菌多是变形杆菌。对于10~16岁的女孩,白色葡萄球菌亦常见;克雷伯杆菌和肠球菌多见于新生儿尿路感染。尿路感染的感染途径多为上行感染,膀胱输尿管反流常是细菌上行性感染的直接通道。新生儿及小婴儿多由血行感染所致,而淋巴感染及直接感染较少见。
诊断思路
   
    (一)病史要点
    1.现病史询问有无尿频、尿急、尿痛、血尿、发热、寒战、腰痛、腹痛、呕吐、腹泻、排尿困难、尿液浑浊、消瘦、乏力、食欲不振、面色苍白等。
    (1)新生儿:急性感染者临床症状多不典型,以全身症状为主,如发热或体温不升、苍白、吃奶差、呕吐、腹泻等。部分患儿可有嗜睡、烦躁甚至惊厥等神经系统症状。病程长者多有生长发育停滞,体重增长缓慢或不增,伴有黄疸者较多见。新生儿尿路感染常伴有败血症,但其局部尿路刺激症状多不明显,30%的病儿血和尿培养出的致病菌一致。
    (2)婴幼儿:临床症状也不典型,常以发热最突出。拒食、呕吐、腹泻等全身症状也较明显。局部尿路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尿痛)可不明显,但细心观察可发现有排尿时哭闹不安,尿布有臭味和顽固性尿布疹等。
    (3)年长儿:上尿路感染以发热、寒战、腹痛等全身症状突出,常伴有腰痛和肾区叩击痛,肋脊角压痛等。同时尿路刺激症状明显,患儿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尿液浑浊,偶见肉眼血尿。无症状性菌尿是在常规的尿过筛检查中,发现健康儿童存在着有意义的菌尿,但无任何尿路感染症状。这种现象可见于各年龄组,在儿童中以学龄女孩常见。无症状性菌尿患儿常同时伴有尿路畸形和既往症状尿路感染史,病原体多数是大肠杆菌。
    2.过去史询问有无尿布皮炎、尿路先天畸形、尿路梗阻、尿路异物、膀胱输尿管反流、败血症、遗尿症、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高钙血症、镰刀状贫血、尿路器械检查、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女孩的蛲虫感染、男孩的包茎及包皮龟头炎等。
    3.个人史    询问生长发育情况。
    4.家族史    询问有无慢性肾脏疾病、尿路感染、膀胱输尿管反流等病史。
   
    (二)查体要点
    注意检查体温、血压、生长发育情况,有无肾区叩击痛或下腹部、膀胱区、肋脊点、肋腰点、上中输尿管点压痛。女孩有无会阴红肿、蛲虫、处女膜伞,男孩有无包茎、包皮垢、尿道口红肿或分泌物。

1 辅助检查 展开
2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3 预防 展开
4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5 病程和预后 展开
6 最新进展 展开
7 诊断依据 展开
8 相关课件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