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溃疡膜性咽峡炎(ulceromembranous angina),又名樊尚咽峡炎、奋森咽峡炎、溃疡性扁桃体炎、假膜性咽峡炎,中医称为“口疳”或“牙疳”。是一种由梭形杆菌及樊尚螺旋体感染的亚急性扁桃体炎,其特征为明显的局限性炎性反应和溃疡形成,局部组织坏死,形成溃疡,覆有假膜,多从一侧扁桃体或龋病牙龈开始发病,并可侵犯口腔其他部位。涂片检查,可发现大量梭形杆菌和螺旋体。该病全年均可发病,但常见于春末夏初季节。以儿童和青年多发。
诊断标准 一、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但以春末夏初常见,以儿童和青少年更常见。 二、主要表现为单侧咽痛,可致吞咽困难。 三、病情严重时可出现畏寒、高热、全身不适、头痛、头晕、失眠、食欲不佳、呕吐及腹泻等明显的全身症状。 四、常发生于单侧扁桃体或龈缘(以唇侧为最多),尤其是扁桃体上部,上皮破坏容易形成溃疡,表面常覆盖一层假膜,灰白色或灰黄色,假膜剥脱时容易出血,但很快有新的假膜形成,溃疡进一步向周围和深部扩展,有时可蔓延到大部分扁桃体。病变发展亦可逐渐扩展到对侧扁桃体、颊黏膜、软腭、咽壁、喉、气管及食管。患者常有口臭,舌苔厚。早期患侧下颌角淋巴结肿大,有触痛。 五、实验室检查咽部涂片检查可发现大量梭形杆菌和樊尚螺旋体。血常规检查急性期白细胞总数稍增加,且有淋巴细胞增高。
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标准 发热、咽痛等症状消失,咽黏膜溃疡痊愈。
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
出血 | 发热 | 头痛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