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休克 ( burn shock )
别名: 烧伤休克;烧伤早期休克
解释 收起

概述:严重大面积 烧伤的 临床过程分4个期,伤后48h之内首先进入的为 休克期。伤员在 休克期内出现的 休克症状一般即称 烧伤 休克,也可被称为 烧伤早期 休克,以区别于后续病程中可能发生的 感染性、 中毒性、失血性、过敏性、心源性等 休克。小面积 烧伤或大、中面积 烧伤如果处理恰当在 休克期内不一定会发生 休克。 烧伤 休克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 烧伤后血管舒缩功能受损害,微循环的改变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引起体液渗出和丢失,造成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组织灌注不良。 烧伤 休克的后果是各脏器细胞代谢紊乱和形态改变,并进一步发展到全身少数脏器功能障碍到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进而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导致死亡。 烧伤 休克引起的机体内环境紊乱和免疫功能的降低,可引发全身 感染,甚至严重的侵袭性 感染。 烧伤早期 休克既关系到 休克期的全身功能和病情变化,又关系到后续病程中发生的并发症和后续病程的发展和预后。虽然对 烧伤 休克的研究目前已经从体循环、微循环、组织细胞等方面深入发展到分子水平,并涉及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信号传导、膜结构和膜功能等方面的科题,但它与其他类型的 休克一样,是一项尚待继续深入研究的课题。     近几十年来,通过科研和临床经验的积累,对 烧伤 休克发生与发展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防治措施尤其是各种液体复苏方法也有所改进。目前,多数能得到合理治疗的 烧伤伤员,都能渡过 休克期,直接死于 休克期的伤员大大减少了。但是 烧伤 休克影响 烧伤的全过程,由于人体的代偿能力强,有时严重 休克的伤员经抢救后,也能勉强渡过 休克期。虽然在 休克治疗液体复苏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可以纠正到正常范围,但机体组织仍可有灌注不良和氧合不全,可能已遗留有严重的缺血、缺氧性损害。 休克期过后很快并发 感染和各种脏器功能障碍,甚至多内脏并发症,成为当前 烧伤的主要死亡原因。因此 烧伤 休克的成功防治,不仅在于使病人渡过 休克期,而更应该是防止后续治疗中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尽快纠正已发生的 休克,减轻缺血缺氧性损害,使之不发生明显脏器功能损害。
    烧伤休克的发生与烧伤严重程度关系密切,面积越大,深度越深者,休克发生越早越重。烧伤休克基本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其临床病象与创伤或出血性休克相似,但烧伤休克一般发展较缓慢,若能早期诊断及时恰当处理,常可预防其发生或减轻其严重程度。
治疗目标
   
    一、尿量均匀维持每小时尿量50~60ml,小儿每小时尿量大于1m1/kg。某些化学烧伤(如磷、苯等)及有血红蛋白尿或肌红蛋白尿的病人,应适当增加尿量。
   
    二、精神状态病人安静,神态清楚合作。
   
    三、口渴甚难缓解,一般能反应血容量不足的严重程度,但不能作为休克是否纠正的指标。
   
    四、周围循环皮肤黏膜颜色正常,肢体温暖,静脉及毛细血管充盈良好,周围动脉搏动有力。
   
    五、血压和心率血压波动不大,收缩压维持在90mmHg以上,脉压维持在20mmHg以上,心率每分钟120次以下。
   
    六、呼吸平稳
   
    七、实验室检查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接近正常,血生化各项检查基本正常,无电解质紊乱。血气分析PaO2维持在80mmHg以上,PaCO230~35mmHg,酸碱基本平衡或略偏酸。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2 诊断标准 展开
13 疗效判断标准 展开
14 诊断依据 展开
15 相关课件 展开
16 相关药品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