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可影响胆汁酸以及胆固醇的吸收。其作用机制为在消化道内吸附胆汁酸,抑制胆汁酸和胆固醇的再吸收,从而促进胆汁酸以及胆固醇的排泄,并增加肝内UDL受体促使血中LDL进入肝脏,从而也降低血中LDL。本品与同类药物消胆胺比较,显示与大多数胆汁酸类有较大的吸附量和亲和性,本品可有效降低门静脉血中的总胆汁酸量以及腹部淋巴管内的总胆固醇浓度,有效增加排泄物中的胆汁酸以及胆固醇。反复给予本品可使大白鼠肝微粒体中的胆固醇7Ω-羟基化酶活性上升,使肝中的胆固醇向胆汁酸转化加剧。因此,本品主要是通过吸附消化管内胆汁酸以及胆固醇从而抑制其吸收,同时可促进肝中LDL的摄取以及异化,从而导致血中胆固醇浓度的降低。小鼠、大白鼠以及狗口服本品,进行急性毒性实验。小鼠、大白鼠的LD50值超过1000mg/kg,狗的LD50值则超过5000mg/kg。大自鼠以及狗口服本品,进行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实验。发现对大白鼠的主要毒性为GOT、GPT上升,体重增加受到抑制;对狗的主要毒性为体重增加受到抑制,呕吐等。未进行依赖性和抗原性试验,致突变性试验以及致癌性试验结果为阴性。对大白鼠以及家兔口服给药进行致畸性试验,表明对于大白鼠在妊娠前以及初期,胎儿器官形成期,产期和哺乳期给药,出现毒性的最小剂量分别为600mg/(kg·d)、800mg/(kg·d)、800mg/(kg·d)以上。对于家兔在胎儿器官形成期给药时出现毒性的最小剂量600mg/(kg·d)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