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干骨折 ( fracture of femoral shaft;fracture ofthe shaft ofthe femur )
别名: 股骨干骨折;fracture of shaft of femur
解释 收起

概述: 股骨干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 骨折之一,约占全身 骨折6%,股骨是体内最长、最大的骨骼,且是下肢主要负重骨之一,如果治疗不当,将引起下肢畸形及功能障碍。目前 股骨骨折治疗方法较多,必须依 骨折部位、类型及病人年龄等选择比较合理的方法治疗。不管选用何种方法治疗,且必须遵循恢复肢体的力线及长度,无旋转,尽量行以微创保护 骨折局部血运,促进愈合;采用生物学固定方法及早期进行康复的原则。     股骨小粗隆下5cm至股骨髁上5cm处为股骨干,主要由骨皮质构成,皮质内有少量小梁骨。骨干向前向外呈轻度弧形,后方有一股骨脊,是后侧屈肌群的附着部,手术切开复位时可作为复位的标志;术中剥离困难,因有4根穿通动脉的分支沿股骨脊进入股骨,易 出血,应尽量减少损伤。髓腔亦有轻度向前外凸的弧形,中上1/3最窄,成人为7v9mm。选择使用髓内钉固定时应予考虑。股骨前方为伸肌群,远端形成股四头肌腱膜及髌韧带,与髌骨相连,在膝 关节前方形成伸膝装置。创伤和手术后 出血机化,如伸直位制动时间长,形成粘连,以致 关节僵直在伸直位,屈曲活动受限。后侧有屈膝肌群,由坐骨神经支配,内侧为内收肌群,由闭孔神经支配。股动静脉在腹股沟韧带下穿行于股管及内收肌管内,随后进入腘窝。
【解剖及生理概要】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杨志明(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

郑连杰(大连医科大学)

张光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描述为:">    股骨干骨折(fracture of the shaft of femur)是指转子下、股骨髁上这一段骨干的骨折。股骨干是人体最粗、最长、承受应力最大的管状骨。全股骨的抗弯强度与铸铁相近,弹性比铸铁更好。由于股骨的解剖及生物力学特点,需遭受强大暴力才能发生股骨干骨折,同时也使骨折后的愈合与重塑时间延长。股骨干有轻度向前外的弧度。股骨干后面有股骨嵴,为股后部肌附着处。切开复位时,常以股骨嵴作为复位的标志。股骨干血运丰富,一旦骨折,不仅营养血管破裂出血,周围肌肉肌支也常被撕破出血,常因失血量大而出现休克前期甚至休克期的临床表现。股部肌是膝关节屈伸活动的重要结构。导致股骨干骨折的暴力同时也使周围肌、筋膜损伤,再加上出血后血肿机化,粘连,骨折的固定等,使肌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导致膝关节活动受限。
    股骨干骨折(fracture ofthe shaft ofthe femur)是指转子下、股骨髁上这段骨干的骨折。
分型
    根据骨折的形状可分为:
   
    一、横行骨折大多数由直接暴力引起,骨折线为横行。
   
    二、斜行骨折多由间接暴力所引起,骨折线呈斜行。
   
    三、螺旋形骨折多由强大的旋转暴力所致,骨折线呈螺旋状。
   
    四、粉碎性骨折骨折片在3块以上者(包括蝶形的)。
   
    五、青枝骨折断端没有完全断离,多见于儿童。因骨膜厚,骨质韧性较大。伤时未全断。
    Winquist将粉碎性骨折按骨折粉碎的程度分为四型:
    I型:小蝶形骨片,对骨折稳定性无影响。
   
    Ⅱ型:较大碎骨片,但骨折的近、远端仍保持50%以上皮质接触。
   
    Ⅲ型:较大碎骨片,骨折的近、远端少于50%接触。
   
    Ⅳ型:节段性粉碎骨折,骨折的近、远端无接触。

    股骨干骨折系指小粗隆下2~5cm至股骨髁上2~5cm 的股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6%,男性多于女性,约2.8:1。10岁以下儿童多见,约占总数的1/2。股骨干骨折多由强大暴力所造成,主要是直接外力,如汽车撞击、重物砸压、碾压或火器伤等,骨折多为粉碎、蝶形或近似横形,故骨折断端移位明显,软组织损伤也较严重。因间接外力致伤者如高处坠落、机器绞伤所发生的骨折多为斜形或螺旋形。旋转性暴力所引起的骨折多见于儿童,可发生斜形、螺旋形或青枝骨折。骨折发生的部位以股骨干中下1/3交界处为最多,上1/3 或下1/3次之。骨折端因受暴力作用的方向,肌群的收缩,下肢本身重力的牵拉和不适当的搬运与手法整复,可能发生各种不同的移位。
    股骨上1/3骨折后,近端受髂腰肌、臀中肌、臀小肌和髋关节外旋诸肌的牵拉而屈曲、外旋和外展 ,而远端则受内收肌的牵拉而向上、向后、向内移位 ,导致向外成角和缩短畸形;股骨中1/3骨折后,其畸形主要是按暴力的撞击方向而成角,远端又因受内收肌的牵拉而向外成角;股骨下1/3骨折端受腓肠肌的牵拉而向后倾倒,远侧骨折端可压迫或刺激胭动脉、胭静脉和坐骨神经(图4-22)。
 
诊断思路
    1.病史要点 多数伤者均有较严重的外伤史,合并多发伤、内脏伤及休克者较常见。注意骨折的同时不能忘记其他部位的损伤,尤其注意基本生命体征的变化。股骨骨折部疼痛比较剧烈,可见大腿的成角、短缩畸形,常有骨折断端的异常活动。股骨干骨折可合并坐骨神经、股动脉损伤,有时可同时存在股骨远端骨折、股骨颈骨折、转子间骨折以及髋关节脱位。
    2.查体要点 患者不愿移动患肢,股骨骨折部压痛、肿胀、畸形、骨擦音、肢体短缩及功能障碍非常显著,有的局部可出现大血肿、皮肤剥脱、开放伤及出血。全身系统检查必不可少,髋部、背部、骨盆部的疼痛往往提示这些部位的合并伤。单纯股骨干骨折失血一般为600~800ml,患者存在低血容量性休克时应排除其他部位出血的可能。在患肢临时固定前应检查膝关节,膝关节肿胀、压痛提示膝关节韧带损伤或骨折。神经功能支配和血管情况在伤后应立即检查,注意伤肢有无神经和血管的损伤。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2 最新进展 展开
13 诊断标准 展开
14 疗效判断标准 展开
15 诊断依据 展开
16 相关课件 展开
17 相关药品 展开
18 相关症状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