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
解释 收起


    股骨颈骨折常发生于老年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日渐增高,以女性较多。造成老年人发生骨折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由骨质疏松引起的骨强度的下降;
   
    ②老年人髋部肌群退变,反应迟钝,不能有效地抵消髋部的有害应力;
   
    ③损伤暴力,老年人的骨质疏松,所只需很小的扭转暴力,就能引起骨折,而中青年患者,需要较大的暴力,才会引起骨折。
    股骨颈骨折后约有15%发生骨折不愈合20%~30%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这是由它的血供特点决定的。成人股骨头的血供有3个来源:股圆韧带内的小凹动脉,它只供应股骨头少量血液,局限于股骨头的凹窝部;股骨干的滋养动脉升支,对股骨颈血液供应很少;旋股内、外侧动脉的分支是股骨颈的主要血液供应来源。旋股内外侧动脉来 自股深动脉在股骨颈基底部关节囊滑膜反折处形成一个动脉环,并分 四支进入股骨头,即骺外侧动脉(上支持带动脉)、干骺端上动脉、干骺端下动脉(下支持带动脉)和骺内侧动脉,骺外侧动脉供应股骨头外侧2/3~3/4区域,干骺端下动脉供应股骨头内下1/4~1/2区域(图4-9)。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的血供受到严重影响。实验发现,头下骨折,股骨头血供下降83%,颈中型骨折,股骨头血供下降52%,因此,股骨颈骨折后容易造成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坏死,这使得它的治疗遗留许多尚未解决的难题。
 
诊断思路
   
1.病史要点 所有股骨颈骨折患者都有外伤病史,骨折多由外旋暴力引起,不同患者引起骨折的暴力程度不同,对于中青年患者,需要较大的暴力造成骨折,而对于伴有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只需要较小的暴力就会引起骨折,随着暴力程度的不同,产生不同的移位。骨折后患者局部疼痛,行走困难,但有一部分患者,在刚承受暴力而骨折时,断端会表现为嵌插型,或者无移位的骨折,骨折线接近水平位,此时,患者虽有疼痛,仍能行走,若不能及时诊断患者继续行走,暴力持续下去,“嵌插”就变成“分离”,骨折线也变成接近垂直位,产生移位。因此,对于伤后仍能行走的患者,不能为不会发生股骨颈骨折,如果不给予恰当的治疗,所谓“嵌插”骨折可以变成有移位的骨折。 
    2.查体要点
    (1)畸形:伤侧下肢呈45°~60°的外旋畸形。
    (2)疼痛:患髋有压痛,有轴向叩击痛。
    (3)功能障碍:下肢不能活动,行走困难。
    (4)患肢缩短,Bryant三角底边缩短,股骨大粗隆顶端在Nelaton线之上(图4-10),Kaplan点移至脐下,且偏向健侧。
 

    股骨颈骨折是由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3.6% ,多发生于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它是一个世界难题,由于股骨头位置很深,活动性较大,股骨颈又比较细,骨折局部承受很大的剪应力,而且该处骨折修复能力差,固定骨折断端位置比较困难,加上血液供应比较特殊,缺乏侧枝循环,所以容易发生骨不连和股骨头坏死,只有一半人能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股骨颈骨折有各种不同的分型方法。
   
    一、按结构分型
   
    (一)嵌插骨折。
   
    (二)无移位骨折。
   
    (三)有移位骨折。
   
    二、按病因分型
   
    (一)应力骨折。
   
    (二)病理骨折。
   
    (三)放射后骨折。
   
    三、按骨折部位分型头下型、经颈型及基底型。
   
    四、有移位骨折最常见的分型方法是基于移位程度的Garden分型法。
    I型:不完全性的嵌插骨折,股骨头斜向后外侧。
   
    Ⅱ型:完全的无移位骨折。
   
    Ⅲ型:完全骨折并有部分移位。
   
    Ⅳ型:骨折块完全移位,股骨头骨小梁与髋臼骨小梁重新对线。在AO的分型系统中,股骨颈骨折被分为股骨头下无或很少移位的(B1型),经颈的(B2型),或移位的头下骨折(B3型)。

1 辅助检查 展开
2 临床表现 展开
3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4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5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6 流行病学 展开
7 预后评价 展开
8 实验检查 展开
9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0 最新进展 展开
11 诊断要点 展开
12 诊断标准 展开
13 疗效判断标准 展开
14 预防 展开
15 诊断依据 展开
16 相关课件 展开
17 并发症 展开
18 分型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