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转子间骨折 (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
别名: 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转子间骨折
解释 收起

概述:股骨转子间 骨折多发生在66v76岁。女性发生率较男性高3倍。Griffin和Boyd对300例股骨转子间 骨折的研究表明:伤后3个月内的病人病死率为16.7%,大约是 股骨颈骨折病人病死率的2倍。如此高病死率的原因为病人年龄较大;造成 骨折的创伤较重; 骨折后失血量大;治疗手术相对较大。由此可见,转子间 骨折是较为严重的 骨折。     股骨转子间 骨折的治疗,如仅考虑 骨折愈合,保守治疗即可奏效。但由于耉年病人的病死率较高,保守治疗中肢体活动长期受限, 骨折合并症较多。因此,近年来一致认为,股骨转子间 骨折的治疗原则是, 骨折的坚强内固定及病人术后早期肢体活动。Horowitz报道,在转子间 骨折病人中,牵引治疗组病死率达34.6%,而内固定组病死率为17.5%。由于手术技术的提高,内固定材料的不断发展,手术合并症的发生大大减少。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 骨折已成为首选方法。
【解剖及生理概要】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杨志明(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

郑连杰(大连医科大学)

张光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描述为:">    股骨上端上外侧为大转子,下内侧为小转子。在大转子、小转子及转子间均为松质骨。转子间处于股骨干与股骨颈的交界处,是承受剪式应力最大的部位。由于力线分布的特殊性, 在股骨颈、干连接的内后方,形成致密的纵形骨板,称为股骨矩。板状面稍呈弧形,沿小转子的前外侧垂直向上,上极与股骨颈后侧骨皮质融合,下极与小转子下方的股骨干后内侧骨皮质融合,前缘与股骨上端前内侧骨皮质相连,后缘在股骨上端外后侧相连。股骨矩的存在决定了转子间骨折的稳定性。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常见的髋部骨折,转子间骨折发病率对比股骨颈骨折约为1:3,患者平均年龄70岁,比股骨颈骨折患者高5~6岁。与股骨颈骨折不同的是,股骨转子部大多为松质骨,骨折两端血供丰富,骨折很少发生不愈合,但易发生髋内翻。由于患者高龄,卧床时间长,由此引起的并发症多,死亡率为15%~20%。
诊断思路
    1.病史要点 老年人骨质疏松,行动不便,跌倒时易致股骨转子间骨折。由于转子部受到内翻及向前成角的复合应力,可引起髋内翻畸形和小转子的蝶形骨折,小转子也可受到髂腰肌牵拉引起骨折,转子区骨折因周围是松质骨,故粉碎性骨折多见。
    2.查体要点
    (1)患者外伤后髋部疼痛,不能站立或行走。
    (2)大多数患者下肢短缩和外旋畸形明显,少数无移位的嵌插骨折或移位较少的稳定骨折,则畸形不明显。
    (3)患侧大转子升高,局部肿胀和皮下瘀斑,患部有压痛,轴向叩击痛明显。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2 最新进展 展开
13 诊断标准 展开
14 诊断依据 展开
15 相关课件 展开
16 相关症状 展开
17 分型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