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 ( polyp of gallbladder )
别名: 胆囊息肉;polypoid lesion of gallbladder;胆囊息肉样病变
解释 收起

概述:胆囊息肉(polyp of gallbladder),是指胆囊壁向囊腔内呈息肉样隆起的一类病变。又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 lesion of gallbladder,PLG)。胆囊息肉样病变可分为良性或恶性病变,但以非 肿瘤性病变为多,一般认为直径15mm以上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几乎全是 恶性肿瘤性病变,故胆囊息肉样病变近几年来倍加重视。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梁力建(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
】描述为:">    胆囊息肉(gallbladder polyps)是形态学的名称,泛指向胆囊腔内突出或隆起的病变,可以是球形或半球形,有蒂或无蒂,多为良性。病理上可分为:
    ①肿瘤性息肉,包括腺瘤和腺癌,其他少见的还有血管瘤、脂肪瘤、平滑肌瘤、神经纤维瘤等;
    ②非肿瘤性息肉,如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腺肌增生等,尚有很少见的如腺瘤样增生、黄色肉芽肿、异位胃粘膜或胰腺组织等。由于胆囊息肉术前难以确诊性质,故笼统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 lesions of gallbladder)或“胆囊隆起性病变”。胆固醇息肉是胆囊粘膜面的胆固醇结晶沉积;炎性息肉是胆囊粘膜的增生,呈多发,直径常小于1cm,多同时合并胆囊结石和胆囊炎;胆囊腺肌增生是胆囊壁的增生性改变,如为局限型则类似肿瘤,但呈良性经过。
本病大部分是体检时由B超检查发现,无症状。少数病人可有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极个别病例可引起阻塞性黄疸、无结石性胆囊炎、胆道出血、诱发胰腺炎等。体检可能有右上腹压痛。对此病的诊断主要依靠B超,但难以区分是肿瘤性还是非肿瘤性息肉,是良性还是恶性病变。帮助确诊的方法有:
    ①常规超声加彩色多普勒超声或声学血管造影检查;
    ② 内镜超声(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检查;
    ③CT增强扫描;
    ④ 超声导引下经皮细针穿刺活检。
鉴于少数胆囊息肉可能为早期胆囊癌或可发生癌变,因此对本病以下情况视为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直径超过1cm;年龄超过50岁;单发病变;息肉逐渐增大;合并胆囊结石等。
有明显症状的病人,在排除精神因素、胃十二指肠和其他胆道疾病后,宜行手术治疗。无症状的病人有以下情况仍考虑手术:直径超过1cm的单个病变,年龄超过50岁,连续B超检查发现增大,腺瘤样息肉或基底宽大,合并胆囊结石或胆囊壁增厚。病人如无以上情况,不宜急于手术,应每6个月B超复查一次。直径小于2cm的胆囊息肉,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超过2cm或高度怀疑恶变,应剖腹手术,以便于行根治切除。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2 诊断依据 展开
13 相关课件 展开
14 相关症状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