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是一个具有内、外分泌功能的腺体,其位置深在,前有肋弓后有脊椎的保护,因而受伤机会较少,故常易误诊。直至1952年对胰腺损伤才有全面的报道。胰腺损伤占人群的0.4/10万,占腹部外伤的0.2~0.6%。战时胰腺损伤多为穿透伤,往往因伴有大出血死亡率甚高。平均多由于腹部严重的闭合伤所致。有时为手术的误伤。胰腺穿透伤与闭合伤之比约3:1。在一组1984例胰腺外伤中,穿透伤占73%,闭合伤占27%。
(一)胰腺外伤的诊断,首先要明确几个临床问题,才能全面正确的做出诊断:1.仅胰腺自身损伤,在早期常不会导致立即死亡。早期死亡者往往因合并其他实质脏器伤、或大血管损伤大出血死亡。2.单纯出血,使损伤后合并症高达30~50%。4.由于出血。为证实胰管有无断裂,有人主张将胰尾切除一小部分逆行插管造影。亦可切开十二指肠,经十二指肠乳头插管造影。这种检查方法仅用于胰腺挫伤较严重、范围较广、难以证实胰管是否断裂者。若为单纯挫伤,一般仅予以充分引流即可治愈,若贸然切除胰尾,或切开十二指肠插管造影,将会加重创伤并造成胰瘘或十二指肠瘘,增加了治疗的困难。为此则可采用美蓝注入法:即用1ml美蓝加入4ml水(盐水),注入损伤远端正常胰腺组织内,则美蓝可经损伤的主胰管溢出。【相关症状】腹痛 腹痛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可表现为急性或慢性,其病因复杂,多数为器质性,也可为功能性;多为腹腔内器官病变起,也可为腹腔外器官病变所致,因此在诊断时要全面考虑,详细分析病史及各项检查结果。 胰源性腹痛 腹痛、慢性胰腺炎在我国较为少见,确诊较难。
【病因】在交通意外中,尤其是汽车驾驶人员当汽车高速行驶中,汽车骤然撞于物体上,其强大的惯性使驾驶者的上腹部撞击于汽车方向盘上,导致胰腺受伤。有时当人体自高处坠落,腰部呈过度层曲,同时双侧肋弓极度内收,瞬间一个暴发力,挤压于胰腺上,造成胰腺不同程度的损伤。胰腺损伤的部位,随外力的方向而异,以胰腺头、体部常见。当外力作用于右上腹或脊柱右侧方,则胰头部易被挤压,同时常合并有十二指肠、胆道、肝脏损伤,此类损伤后果严重,死亡率甚高可达70~80%;当外力直接作用于上腹中部,则损伤多为胰颈、体部的部分或完全断裂,并合并有肠系膜上动脉损伤;外力作用于脊柱左侧方,胰尾常易受伤,此时多伴有脾破裂。胰腺闭合伤的病理变化是进行性的。外科医生对胰腺断裂伤,往往很重视集中力量予以处理。而对胰腺局部的挫伤常不够重视。这主要是对其病理变化的特点——进行性,没有足够的认识。
1.实验室检查:血清磷脂酶A2(SPLA2)、C反应蛋白、α1-抗胰蛋白酶、α2-巨球蛋白多聚胞嘧啶核糖核酸(poly- (c)-specifi RNAase)、血清正铁血红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等,这些项目的检查均有较好的参考价值。但尚未普及使用。2.B型超声及CT检查:可见小网膜囊积液、胰腺水肿等。因胰腺的损伤病理变化是进行性的,因此,影像检查亦应做动态观察。但有时与腹膜后血肿易于混淆。3.腹腔灌洗或腹腔穿刺:胰腺损伤的早期,腹腔内液体可能很少,穿刺往往阴性。因此,除掌握好腹腔穿刺时间外,多次穿刺方能达到明确诊断。
结合病史即能明确诊断,无需鉴别。
一、胰腺损伤的胰腺损伤后主要表现为腹腔内出血、急性胰腺源性腹膜炎,继而水、电解质及胰腺损伤治疗难度大、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在治疗过程中常易忽视下列原则,从而导致治疗失败。1.胰腺损伤伴周围大血管伤,伤情凶险。剖腹后应先速迅探查这些损伤的大血管,予以相应处理。出血的胰腺组织不能钳夹止血,亦不可缝扎(特别是深部缝扎),以免损伤大的胰管。2.正确估计损伤的程度、范围、有无胰管断裂。3.合理切除损伤的部位,减少对内、外分泌功能的影响。4.防止胰液外溢的胰腺囊肿形成。胰腺深在,为横行的长条状,自十二指肠直达脾门,故手术切口不当将给手术探查带来极大不便,有时因暴露不良,而遗漏损伤部位。胰腺手术切口甚多,若系探查,则以上腹正中切口为宜。诊断明确者,则可选用胰腺投影切口,或上腹部孤形切口,可将胰腺的头、体、尾完全显露,显然这两种切口显露良好,但腹壁破坏大,手术时间长。因而在急诊情况下作一个正中切口,亦可完成对整个胰腺探查要求。 (二)不同类型胰腺创伤的胰腺挫伤可分为包膜完整与包膜破坏两种。前者是单纯的胰腺损伤,所谓“创伤性胰腺炎”多为此种损伤。对包膜破裂的胰腺挫伤,可采用卷烟引流加双套管引流,若引流管无胰液渗出,几日后即可拔管,即使仅有少量的胰液流出亦不应拔管。为了减少胆汁逆流至胰管内,亦可加胆管造瘘。对包膜完整的胰腺损伤,不予以引流是不妥的,因小的包膜破裂,即使是经过细致的探查也可遗漏,特别是胰腺背面的包膜破裂更易遗漏。2.胰腺断裂胰尾部断裂多无争议,将远端切除,近端残面缝合即可。胰颈、体部断裂若行胰管吻合是不妥的,因胰管的吻合不易正确,常易发生胰腺切除。这样不仅可减少胰腺而发生内分泌不足,又因不做肠道吻合,从而避免了带入胰腺炎。虽然胰岛的数量(密度)胰尾多于胰头、胰体部,但切除80~90%的胰腺,一般不会发生胰腺内分泌机能不全。若切除范围再增加(至肠系膜动脉右侧),则将发生胰腺机能不全。当切除胰组织过多时,术后应给适当的胰腺细胞(胰岛)大量分泌胰腺部分切除后,残留胰腺有无再生能力,结论与胰腺生长。实验结果表明胰腺切除后(66%远端切除),经管饲FOY-305刺激,胰腺可出现明显的再生能力,其再生过程随处理时间的增加先肥大后增生。胰腺团块的增生程度仅在处理后27天,即超过正常未切除的胰腺团块。此结果虽为研究阶段,但它对胰腺次全切除后,急性坏死胰腺炎后的胰腺功能不全的治疗,提出了一个新领域的启示。3.胰头部损伤胰头部损伤处理困难,仅行引流则将失败,若将断裂的尾侧段切除,将发生胰腺功能不全,故这两种处理方式均为不妥。其正确的处理原则是: ①仅系挫裂伤,可将该处与空肠吻合; ②已断裂,应将十二指肠侧断裂闭合,远段胰腺残面与空肠吻合,以保留胰腺功能,亦可用一段空肠插入胰腺两断端之间,行双断端空肠吻合,保留胰腺功能; ③损伤距十二指肠甚近,或并有十二指肠破裂,应连用十二指肠一并切除,远端胰腺断面与空肠吻合。4.胰头合并伤胰头损伤合并十二指肠破裂较为常见,亦可合并下腔静脉、胰腺从十二指肠撕脱者。关于胰头部挫裂伤行胰十二指肠切除后,残留胰腺是否需要做胰腺断端与空肠吻合问题,有人与常规的Whipple氏手术进行了比较。作者认为胰十二指肠切除后行胃空肠、胆道空肠重建,而不做胰腺管与空肠吻合,将残留胰腺的断面胰管结扎,在其周围放置外引留即可,经过两组比较,作者认为在死亡率及并发症上,无明显统计学的意义,而且在病人严重创伤时,仅行胰管结扎而不行胰管空肠吻合,手术较简便,病人易于接受。临床上经常遇到胰头轻度挫伤而以十二指肠第二段破裂为主的病例。在处理过程中仍要二者兼顾。胰头挫伤处在其周围放置引流即可,应着重处理损伤的十二指肠,若十二指肠系单纯破裂,则可采取下列几种方法处理: ①单纯缝合加胃和高位空肠造瘘; ②单纯缝合加胃空肠吻合; ③空肠浆膜层补合; ④带蒂开放回肠修补破裂的十二指肠等。术式的选择当视十二指肠破裂的程度而定。近年来有人报道用胰腺损伤部位,取得好的效果。15例经用胰腺脓肿或假性胰腺囊肿发生。胰腺损伤或胰腺切除术后,胰腺床或胰腺周围的引流十分重要。正确的使用引流不仅仅减少了胰腺切除后因引流不当导致的因胰腺创伤与手术治疗的成败。引流要遵循的原则是: ①引流要充分; ②避免逆行胰腺周围形成一个“干”的环境,将并发症减少到最低限度。胰腺损伤时引流物放置的位置,必须从胰腺损伤的病理角度着眼。由于胰腺损伤后(如挫伤),在探查时可能“伤情不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挫伤处胰腺被胰液进行自我消化。因此,一个挫伤的胰腺应将引流物放置于挫伤处,而且在胰腺的上、下、后侧适当游离后放置刺激性小又能达到充分引流目的的引流物。引流物的选择:常用的引流物如烟卷引流;Penrose引流;血浆管引流;双套管引流以及双套管闭式引流等。烟卷引流、Penrose引流的弊端已众所周知不予讨论。双套管引流可使并发症大幅度的减少,能达到充分引流之目的,但其最大的缺陷是细菌可通过开放的套管,以造成逆行胰腺断面及胰床引流管引出的液体含胰腺管内的支撑引流管,术后1~3天引流出的胰液量较少,待3~5天后一般每天50ml左右,若无胰液引出应予以调整。胰液的引出是保证吻合口愈合的先决条件,不可忽视。胰腺损伤后由于手术中体液的丢失、胃肠减压、胰床胰腺断面的渗出、胰管内胰液的丢失等,体液丧失量很大。每日输入5000~7000ml液体有时尚难以维持正常的血容量。故术后3~5天内应在CVP的监视下输液,并定时测定尿量、比重等。按测得的电解质值予以相应补充。为养活胰液的分泌,术后除持续胃肠减压、全胰腺分泌药物。在禁食的阶段每日需给以足够量的蛋白质、各种维生素以及胰腺损伤常见并发症的治疗并发症:如大出血、胰腺脓肿、假性胰腺囊肿、胰腺损伤后数目、数月至数年。因此,治疗中决不可忽视这些问题。1.大出血:大出血多因胰腺损伤后,外溢的胰液未能及时引出体外,则胰腺周围处于“干”的环境。2.胰腺脓肿:防止的办法仍然是加强有效的引流,将坏死组织引至体外。胰腺脓肿是胰腺挫伤的结果。有的病例术后仍有腹部症状,并有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此时应注意观察胰腺有无区域性坏死的脓肿形成。通过胰腺血流动力学造影(Dynamic Pancreatogrophy),以预测胰腺有无坏死。方法是静脉内给人造影剂,测胰腺内造影剂的密度,并同时测定每张主动脉胰腺对比的参考。无胰腺坏死的平均造影剂密度,胰头、体、尾切面造影剂的密度基本一致,密度>50Hu。当胰腺有坏死时密度均<50Hu。另外,注入造影剂后主动脉密度增加3倍,而胰腺仅增大2倍,坏死区尤低,两者之比小于30%。3.胰腺外分泌。氨基酸输入30分钟后胰蛋白、HCO3-浓度均明显下降,胰液量可减少60%。输入脂肪乳以往认为可以提高(促进)胰液外分泌,但近年研究发现输入脂肪乳对胰腺外分泌无何影响。给以TPN时胰腺外分泌的刺激作用。生长抑制素八肽(Sandostatin)是一种肽类激素,它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胰腺外分泌量。其机制可能是直接(或间接)抑制胰外分泌。经研究发现,胰腺细胞膜表面存在生长抑制素受体,此受体与生长抑制素有强的亲合力,两者直接结合从而抑制细胞胰腺外分泌。生长抑制素反可通过抑制分泌素和胰腺外分泌。生长抑制素又可减低迷走神经的活性,减少乙酰胆碱的释放,继而抑制神经性胰腺外分泌。胰腺外瘘已有成功的报道。Garcia等报道5例使用胰腺外瘘通过TPN、生长抑制素、胰腺管,其近端又有明显狭窄或不通畅者,经过3~4个月的姑息的治疗,待周围水肿、炎症消退后行手术治疗。术式当视情而定。
胰腺损伤后,虽然做了较为合理的处理,死亡率仍然很高,因伴发的大血管或周围脏器的损伤所造成的死亡,往往超过胰腺损伤本身所引起的死亡。在幸存者中有30%以上出现并发症:如大胰腺损伤后十分凶险的并发症之一,往往因难以救治而死亡。2.胰腺脓肿:较少见,往往继发于较严重的胰腺挫伤区、挫伤的胰腺组织发生坏死,进一步形成胰瘘:是胰腺创伤最常见的并发症。可高达20~40%,以胰头挫伤发生率最多。
【预后】由于本病是由外伤引起,故目前尚无预防措施。
神经系统 | 出血 | 休克 | 水肿
| 胰源性腹痛 |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