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相关性青光眼 ( glaucoma due to pharmcology )
别名: 药物相关性青光眼
解释 收起

概述:皮质类固醇激素在眼部应用广泛,引起的 青光眼也十分常见。皮质类固醇引起 青光眼系 开角型青光眼,发生在眼部或全身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后,包括眼部点用眼液或眼膏、眼周注射、外用于 皮肤、全身吸入及口服或注射,经较长时间使用后眼压升高称皮质类固醇性 青光眼(corticosteroid glaucoma),又叫 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glucorticoid inducedglaucoma,GIG),简称激素性 青光眼。1954年由Francois首先报道,其临床表现及病程与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极相似,除眼压升高外, 房水流畅度降低,房角开放以及最后发生 青光眼杯与 视野丧失。眼局部用药者比全身用药发生多,但原患有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者,对局部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引起的眼压升高更敏感。大于50%的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在滴用皮质类固醇第2周时,其眼压比基线升高大于15mmHg。甚至有些患者在眼部频滴激素后,如1%醋酸泼尼松龙,3v5天内眼压即可出现升高。     皮质类固醇激素应用的时间长短或者眼压的高度不能预测眼压下降所需时间。但需指出在采用皮质类固醇治疗数年后一旦停用,眼压可能不会降低。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2 相关课件 展开
13 相关药品 展开
14 相关症状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