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血友病(von Willebrand disease,vWD)是一组由于von Willebrand因子(VOI1 Will ebrand factor,vWF)先天性缺陷而导致的出血性疾病,是常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之一。发病率约为3~4/10万。根据vWD的临床表现、病理生理、分子致病机制和治疗特点,把vWD分为三型:1型、2型、(2A,2B,2M,2N)及3型。1型和3型是vwF量的缺陷,2型是vWF质的异常。
诊断思路
病史要点
1.既往史 自幼可有出血史,出血有随着年龄增长而有减轻的趋势。由于本病大部分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少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因此要注意患者的家族史。注意患者家族成员中是否有类似出血的病史。
2.发病情况及症状大多数患者有出血倾向。由于vWF在血小板黏附中起重要作用,因此,主要为皮肤黏膜出血。患者自幼即有出血,部分患者出生时脐带出血不止,也有患者成年后手术时才发现本病。出血倾向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轻。常见的出血部位是鼻出血、牙龈出血及皮下出血。女性也可表现为月经过多和产后大出血。常见的内脏出血为胃肠道出血。肌肉关节出血少见。不同类型的vWD出血症状轻重不一,这与疾病的类型、vWF的质量以及因子
Ⅷ活性(F
Ⅷ :C)的水平有关。重型常为纯合子型,出血多较严重;中型和轻型多为杂合子型,出血常较轻微,甚至不出血。
查体要点
可有皮肤黏膜出血如鼻出血、口腔牙龈出血、皮肤瘀斑以及皮下血肿。可伴有贫血。一般无关节、肌肉出血表现。
血管性血友病(vWD)是一种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自幼即有出血倾向,出血时间延长、血小板粘附性减低,对瑞斯托霉素(Ristocetin)诱导的血小板凝集功能减弱或不凝集。血浆中vorl willebrand因子(vWF)缺乏或分子结构异常。正常人血浆因子
Ⅷ 由低分子量的因子
Ⅷ :c和高分子量的vwF组成蛋白复合物。本病患者的基本缺陷是vWF合成有障碍,因而出现血小板粘附性降低、血小板对瑞斯托霉素不发生凝集反应,半数以上患者
Ⅷ :c也下降。本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个别亚型呈隐性遗传,男女均可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