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这种寄生虫可见于各大陆,但病例最主要见于中国、日本、东南亚,也可见于非洲、澳大利亚、美国。
1.传染源 猫、狗是曼氏裂头蚴的终宿主。据各地调查,猫狗的
感染率最高。浙江温州地区(1990年)检查57份猫、狗粪中曼氏裂头蚴卵,结果43份虫卵阳性,
感染率75.4%。
中间宿主以蛙类为主,以虎斑蛙、黑斑蛙、金钱蛙、泽蛙和蟾蜍等
感染率为高。据浙江、广东、上海、海南、福建和吉林等地调查,蛙裂头蚴的
感染率为11.8%v54.7%,有学者曾从一只虎斑蛙体内发现74条裂头蚴。蛇类也是裂头蚴的中间宿主,贵阳的红脖绿蛇的
感染率较高。天津和延边报告在屠宰场的猪体内有裂头蚴
感染,也可能是人体裂头蚴病的传染来源。
2.传播途径
(1)局部敷贴生蛙肉,裂头蚴直接从
皮肤伤口侵入体内而
感染:尤其眼裂头蚴病。农村中常用蛙肉、蛙皮或去内脏的青蛙贴敷眼部或
皮肤伤口、疮疖处,误认为能消炎解毒而
感染。如广东、海南等地患
麻疹儿童的—红眼―常用蛙肉敷贴而
感染。如用蛙肉贴敷
龋齿,裂头蚴有趋温特性即从黏膜侵入。
(2)食生或半生不熟的蛙、蛇肉或猪肉而
感染:吞食活蝌蚪也可引起严重
感染,如一家弟妹3人,分食活蝌蚪四百余条以治疗
皮肤过敏,结果3人均受
感染,其中1男孩发生肠
穿孔,从腹腔取出12条裂头蚴,术后9年又在左小腿皮下包块检获1条。另一女孩几年内陆续在两大腿、左眼、右
乳房、腹部、大阴唇等11处检出裂头蚴。
(3)喝生水或游泳误吞入含原尾蚴的剑水蚤而
感染:原尾蚴可穿过肠壁,侵入腹腔、
皮下组织、
肌肉等,约20天发育为裂头蚴。
3.人群易感性 人普遍易感,与生食蛙肉、蛇肉或饮生水等有密切关系。裂头蚴
感染与年龄、性别、职业等无关,而发病年龄1.5v85岁,以青壮年为主,男女比例为2.5∮1。
4.流行特征 人体裂头蚴病分布甚广,呈世界性分布,以东南亚较多。如日本、朝鲜、越南、泰国、印度、印尼等。我国分布于21个省、市、自治区,以东南沿海为多,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吉林、四川、湖南、湖北、浙江、海南、江西、江苏、贵州、云南、安徽、辽宁、河南、河北、新疆、上海、北京和台湾等共623例报道,均为散发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