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中毒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 copper poisoning-induced hemolytic anemia )
别名: 铜中毒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解释 收起

概述:铜为重金属,工业上与铜本身接触并不出现急性或慢性 中毒。但铜的化合物如硫酸铜、乙酸铜、氯化铜等其毒性比铜本身大可引起 中毒,临床上所见到急性铜 中毒并伴有溶血者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1.硫酸铜治疗失误而引起的 中毒  如以硫酸铜作为催吐剂用于抢救服毒患者(一般催吐剂量为500mg),若剂量大于1v2g即引起铜 中毒。又如 皮肤受黄磷灼伤,治疗上常以5%硫酸铜清创,若用它较长时间或较大面积湿敷创面,可由 皮肤吸收而发生 中毒。     2.摄入过量的硫酸铜(误服或企图 自杀)或乙酸铜(用含有铜绿的铜器存放食物)而造成的 中毒。     3.意外  早年曾有报道血液透析时由于透析液碱性太强,以至于溶解透析机器上的铜而引起 中毒。     4. 肝豆状核变性( Wilson病)  是人类疾病中无机铜引起溶血的代表性疾病。患者可发生血管内溶血。因先天性酶缺陷,肝内铜代谢异常,过量的铜沉积于组织还可引起肝、肾、脑等组织的损害。个别患者在疾病早期(儿童或青少年期)疾病尚未被诊断时,可因大量无机铜进入血液而发生 急性溶血性贫血,成为疾病的首发症状。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2 相关课件 展开
13 相关药品 展开
14 相关检查 展开
15 相关症状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