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主题 | 合成新势·合成未来会议时间 | 2023年4月21-22日(周五、周六)会议地点 | 江苏·南京朗昇希尔顿酒店会议规模 | 800人指导单位 | 南京江北新区管理委员会主办单位 | “科创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科技服务团、中国微生物学会、山东大学、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经纬、佰傲谷BioValley支持单位 | 华东理工大学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北京软物质科学与工程高精尖中心、中国科学院合成 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微生物学会、上海市生物工程学会、华东理工大学、美国华人生物医药科技协会(CBA) 、南京生物工程学会、华东师范大学医学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心...
01内容简介全书分绪论、4篇(27章)。绪论重点介绍分子病理学的内涵和外延、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为本书的纲要;第一篇人类疾病密切相关的分子基础,对人类疾病本质及人类疾病发展过程的动态变化,给出一些前瞻性的认识和理解;第二篇病理学基本病变及其发病过程的分子机制,从分子水平解释疾病发生发展的共同规律;第三篇病理学各系统或器官主要疾病病理变化的分子机制,以及其研究进展,突出发病学研究和应用中有突破性进展的疾病,聚焦疾病的精准诊断、靶向治疗的应用前景;第四篇人类疾病的分子病理诊断及其个体化医疗,通过阐述人类疾病的分子诊断、质量监控,着重介绍分子生物学领域的新技术及新兴交叉领域。药物基因组学与个体化医疗的转化应用问题,重点阐述分子和遗传病理学的实验室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的转化,为将分子病理学诊断应用于治疗策略的设计,实现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 ...
来源: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22,38(1) : 104-106.2000年,Eberhart等[1]首次将伴多层菊形团胚胎性肿瘤(embryonal tumor with multilayered rosettes,ETMR)描述为含有丰富神经纤维网和大量室管膜菊形团的儿童神经母细胞肿瘤,这种肿瘤包括3种不同形态的胚胎性肿瘤:含有丰富神经纤维网和真正菊形团的胚胎性肿瘤、室管膜母细胞瘤和髓上皮瘤,属于世界卫生组织(WHO)病理学分级Ⅳ级肿瘤。2009年,研究人员首次发现19号染色体长臂(q)13.42位点(C19.q13.42)的扩增,并将其命名为C19MC...
Editorial Note编者按:从11月5日~12日,为期8天的2022CSCO年会顺利举办,CCMTV·肿瘤频道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候任理事长、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院士接受采访,对免疫治疗进展及CSCO在推动行业创新方面的举措进行了总结。于金明教授接受CCMTV访谈#2022CSCO年会#放射治疗进入“精准”时代于金明教授:放射治疗发展非常迅速,从最初的传统放疗发展到精确放疗后,精确放疗在中国得到飞速发展。2000年以前,放疗的瓶颈有两个:第一,如何精准勾画靶区,这是物理水平的定义;第二,射线如何精准施照。在2006年和2009年,我和我的团队在该领域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被公认为突破了精确放疗的瓶颈,也因此改写了很多国内外的指南。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肿瘤治疗又产生了新的瓶颈,我们发现更大的异质性在于生物学,系统生物学概念开始之后,精确放疗的概念又随之改变,到今天形成了精准放疗的理念。...
对于冠部硬组织大量缺失、甚至累及牙根的大面积牙体缺损,常采用桩核冠进行修复。目前临床常用的桩核包括间接法制作的金属桩核和直接法制作的纤维桩树脂核。其中,直接法纤维桩树脂核可以在临床一次完成桩核制作,减少患者就诊次数。它主要用于冠部剩余牙体组织具有理想牙本质肩领的牙齿,颈部剩余牙体组织越多,使用纤维增强树脂桩的可能性越大根管预备钻针前牙纤维桩树脂核根管预备的钻针(图1)及应用如下:①直径1.5~2.0mm的小球形钻针——用于去除旧充填体及龋坏等病变组织;②根管预备钻针——从细到粗使用,用于去除根充材料及进行根管预备;③纤维桩配套根管钻针——选择与所选纤维桩直径匹配的1支钻针进行根管成形,获得与所选纤维桩匹配的根管形态。...
点击“中华口腔医学杂志”可快速关注本刊官微 作者:宫镇江 林野 徐田松 徐迪 邸萍通信作者:邸萍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种植科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引用本文:宫镇江, 林野, 徐田松, 等. 全牙弓种植固定修复体组织面菌斑附着及患者口腔清洁状况的横断面研究[J] .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1, 56(11): 1074-1079. DOI: 10.3760/cma.j.cn112144-20210401-00157....
图1 Eclinicalmedicine在线发表网站截图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 MGD)是全球范围内的常见眼部疾病,患病率约为46.2% 至 69.3%。睑板腺分泌脂质参与生理泪膜的形成,炎症、衰老等因素导致腺体功能的减退和丢失,将使患者逐步发展为难治性干眼,严重影响患者视觉质量和生存质量。MGD的早期发现和病变程度判别是正确医疗干预的前提和基础。目前临床对MGD的诊断主要依靠医生对眼睑和腺体外观进行分析判断,存在主观性强,腺体早期功能损害难以确定等局限性,临床上缺乏基于腺体生物学评估的客观、精准、量化MGD诊断分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