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卟啉病 ( protoporphyr )
别名: 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红细胞肝性卟啉病
解释 收起


    原卟啉病(protoporphyria)亦称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红细胞肝性卟啉病,是我国卟啉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它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卟啉代谢异常的疾病。世界各地均有本病发现,男性发病是女性的两倍多,多在儿童期和青年期发病。该病卟啉的代谢紊乱发生在骨髓的幼红细胞和肝细胞,由于亚铁螯合酶(血红素生物合成过程中的最后一种酶)缺陷导致红细胞、血浆中原卟啉大量增多,在皮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沉积,引起光敏反应,而原卟啉水溶性差,脂溶性强,故尿中原卟啉大多正常,大量的原卟啉经肝脏排泄至胆道,并在毛细胆管,肝巨噬细胞和肝实质细胞中积聚,导致肝功能损害,甚至肝硬化。临床上表现为自幼年开始身体暴露部位的皮肤对光过敏。
诊断思路
    病史要点
    (1)既往史:为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疾病,具有不同的表现度或不全的外显率,多数基因携带者并不出现症状。
    (2)发病情况和症状:多在幼年时期发病,平均年龄在6—10岁,好发于日光强烈的夏季,至冬季随日光度减弱,症状逐渐缓解,主要表现为皮肤光过敏性损伤,患者在日晒后数小时暴露处皮肤发生烧灼感、刺痛、浮肿性红斑、水疱,继而糜烂、结痂。皮损好发于鼻、口唇、耳郭。随日晒皮损反复发作,常遗留虫蛀状瘢痕。皮肤损害的轻重很不一致,不同的患者,甚至同一家族的不同患者都有相当大的差别,其原因尚不清楚。轻者于12~24小时内退去,再暴露于日光,可以反复发作。一般患者无全身症状。约10%患者伴发原卟啉胆结石。
    查体要点 可有轻度的贫血,儿童的面部可呈条状、麻点样浅表性瘢痕,掌指和近端指间关节伸侧指节皮肤变厚起皱,成人的面部呈蜡状、鼻部呈橘皮样、口唇常有放射状沟纹、放射状裂痕,手背呈卵石样。部分患者有眼损害。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2 最新进展 展开
13 诊断标准 展开
14 诊断依据 展开
15 相关课件 展开
16 相关药品 展开
17 相关检查 展开
18 相关症状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