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是杀血液中疟原虫裂殖体的抗疟药,而对感染的其他阶段(即镰状体、肝内期)无明显作用。本品在结构上类似于奎宁、奎尼丁和甲氟喹,它被转化成它的n-脱丁基代谢物最示抗疟活性类似于它的母体化合物。本品虽然1992年由美国FDA批准但是直到1998年以前,因为它的强毒性使其使用很有限。本品在临床试验中显示高度有效性,治愈率大于90%。然而它对疟疾的预防效果还未被确定。用本品治疗急性间日疟原虫有可能复发,因为本品不能消灭红外期(肝细胞期)疟原虫。为避免复发,用本品治疗急性间日疟原虫感染后,病人应当立即用伯氨喹继续治疗以消灭红外期的疟原虫。本品口服后,吸收不稳定,并且它的药动学数据,个体差异很大。当本品与高脂肪食物同服,其血浆峰浓度可增加7倍,而AUC增加3倍。因此,本品应空腹服用,以避免食物引起吸收增加或毒性增大。本品和它的活性产物主要经肝胆管途径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