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细胞疾病是一组由外在的刺激或内在的细胞异常引起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疾病,多发生于儿童期。对组织细胞疾病的认识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停留于对各种临床表现的描述,而缺乏对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本质的阐明,以及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探讨,分类很混乱。随着医学的进步,尤其是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组织病理学后,对组织细胞疾病的认识逐渐明确清晰。
1981年,Groopman JE等在病理生理研究基础上将组织细胞疾病分为:反应性、贮积性、肿瘤性。这种分类中:
①反应性疾病分为结核杆菌、真菌、寄生虫、病毒等已知病因的疾病和未知病因的疾病如:家族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增多症、窦性组织细胞增生性巨大淋巴结病等。
②贮积病是由于脂质代谢障碍致脂质在-吞噬细胞中沉积,导致在组织中含量增多。
③肿瘤性疾病包括: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组织细胞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
随着对单核.吞噬细胞(组织细胞)特别是朗格汉斯细胞认识的加深,1987年提出了组织细胞病的三分类:
Ⅰ类: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
Ⅱ类:非朗格汉斯细胞的单核一吞噬系统的组织细胞病,包括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家族性和散发性)和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
Ⅲ类:恶性组织细胞病,包括M5,恶性组织细胞病和真性组织细胞淋巴瘤。
基于组织细胞疾病发生机制和疾病的生物学行为,1997年,Favara BE等发表了由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组织细胞/网状细胞委员会的病理及/小儿血液专家提出的组织细胞疾病分类方案,以下简称为Schmitz-Favara分类(表10-20)。
在Schmitz-Favara分类中组织细胞由抗原处理细胞(单核.吞噬细胞)和抗原提呈细胞(树突细胞)组成。最受关注的是取消了定义不明的组织细胞淋巴瘤和恶性组织细胞病,而将组织细胞肉瘤(histiocytic sarcoma)作为单独一类列出。
1966年,Rappapo等将肝、脾、骨髓、淋巴结等造血组织系统性肿瘤性增殖,呈致死性转归的疾患称为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malignan thistiocytosis,MH),简称“恶组”。Rappaport概念中的“组织细胞”是形态学水平的认识,他将所有大的淋巴细胞(包含真正的组织细胞)均称为组织细胞。随着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组织细胞”实质的认识有了很大的变化。在既往“恶组”病例中,除个别病例为B细胞来源外,大多数为T/NK细胞淋巴瘤或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真正来源于单核一吞噬系统的“恶组”是极为罕见的。亚洲病例以外周T细胞淋巴瘤,T/NK细胞淋巴瘤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多见,个别病例也可以是B细胞性的大细胞淋巴瘤,在欧美则多为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
真正来源于单核一吞噬系统的恶性组织细胞性疾患是极为罕见的。诊断应严格按照免疫表型和基因重排的标准:
①免疫表型:T和B细胞相关抗原阴性,表达单核细胞-吞噬细胞起源的相关抗原,包括髓单核细胞抗原(CD11b、CD11c、CD13、CD14、CD15、CD33、溶菌酶),单核一吞噬细胞抗原(CD36、CD68、MAC2387、α2-抗胰蛋白酶、α1-抗胰凝乳蛋白酶),其他细胞系相关的抗体,如单核一吞噬细胞的反应性细胞[HLA-DR,CD41,CD43,CD45RO,CD45(LCA),CD74]。
②基因重排:B细胞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阴性。Ig和TCR基因重排偶可发生在B或T细胞之外的其他细胞系,理解为细胞系交叉的重排或涉及多能干细胞。
这里将讨论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ocytosis,HLH)简称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eytic syndrome,HPS),是一组单核一吞噬细胞系统反应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是长期发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病理特征为组织细胞非恶性增生伴吞噬血细胞现象,死亡率较高。根据基础病因的不同,噬血细胞综合征分类如表10-21。
目前研究显示,HLH是由于各种遗传性或获得性因素存在导致免疫功能缺陷,从而对某些病毒、细菌等感染失控,组织细胞.吞噬细胞过度增生与活化,活化的吞噬细胞导致组织浸润并产生大量TNF-α、IL-1、IL-6、IL-18等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造成组织损伤,引起HLH的一系列临床表现。NK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活性减低或缺乏是各类HLH的共同特点。家族性和散发性HLH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瑞典统计的发病率为每年1.2/100万儿童(约1:50 000活产婴)。继发性HLH发病率没有确切统计,根据目前资料发病率高于以往估计范围。
诊断思路
(一)病史要点
1.70%原发性HLH在出生后一年发病,甚至可在出生前发病,出生时即有临床表现。但也有迟至8岁以后发病者,成年发病亦不能排除原发性HLH。在同一家族中,病例发病年龄相似。散发性HLH病例的家族史为阴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相关性HLH和继发性HLH可发生于各年龄阶段,为散发病例。原发性和继发性HLH常被各种感染诱发。
2.噬血细胞综合征典型临床表现为高热,可表现为弛张热、稽留热或不规则热。
3.部分病例伴皮疹,皮疹无特征性,常为一过性且伴高热。
4.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一般在病程晚期出现,但也可发生在早期,表现为兴奋性增高、抽搐,第
Ⅵ或第
Ⅶ对脑神经麻痹、偏瘫或全瘫、失明、意识障碍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是噬血细胞综合征的高危指标。
5.肺部症状多为肺部淋巴细胞及吞噬细胞浸润所致,但难与感染鉴别。其他非特异性症状有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等。
6.新生儿期噬血细胞综合征症状不典型,常无高热,以脏器功能受损为主。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除有以上症状外,可伴有继发相关性因素所致的表现。
7.噬血细胞综合征病情发展迅速,如果未得到及时合理治疗死亡率极高。
(二)查体要点
1.常见体征包括皮疹、黄疽、进行性加重的肝脾肿大,约有一半患儿淋巴结大,甚至有巨大淋巴结。
2.神经系统体征包括前囟饱胀、颈强直、肌张力增强或降低、共济失调等,非特异性颅内压增高症状及脑膜刺激症几乎出现在全部儿童患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