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为1984年首先发现于巴西圣保罗州的小儿急性暴发型传染病。临床表现有高热、
腹痛、
呕吐、
紫癜性皮疹、
休克等,可很快死亡。90%以上病前半月左右患过化脓性
结膜炎。1985年由泛美专家组和美国CDC组成专题研究组,进行了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资料等分析研究,认为系一种新的疾病,命名为BPF。1986年确认从典型患者血、脑脊液、
紫癜处分离培养得到的流感嗜血杆菌埃及生物型(Haemophilus influenzae biogroup aegyptius,HIBA)为其病原菌。
巴西紫癜热(brazilian purpuric fever)是由流感嗜血杆菌埃及生物型引起的急性暴发性传染病。多发生在温暖季节,10岁儿童多见。临床表现有高热、腹痛、呕吐、紫癜性皮疹、休克等,可很快死亡。化脓性结膜炎患者为主要传染源,直接或间接接触含病原菌的物品可引起结膜炎,毒力强的细菌由结膜处进入血液引起巴西紫癜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