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常为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形成慢性输卵管炎、慢性输卵管卵巢炎性包块、输卵管积水、输卵管卵巢囊肿、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但也可无急性盆腔炎病史,如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的输卵管炎。部分慢性盆腔炎为急性盆腔炎遗留的病理改变,并无病原体。慢性盆腔炎病情顽固,常易反复,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急性发作。
1.慢性盆腔疼痛下腹坠胀痛、腰骶部痛、性交痛等,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重。 2.不孕及异位妊娠输卵管粘连堵塞所致。 3.月经失调 表现为周期不规则,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伴痛经。 4.白带增多。 5.全身症状多不明显,可有低热、乏力、精神不振、全身不适、失眠等。 6.急性发作 当身体抵抗力降低时,易急性或亚急性发作。 7.妇科检查 子宫内膜炎患者子宫可增大、压痛;输卵管炎患者可在一侧或双侧附件区触及条索状物,有压痛;附件周围炎以粘连为主,附件炎可形成输卵管卵巢炎性肿块,亦可形成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可在附件区触及囊性肿物,大者可超过脐上。盆腔结缔组织炎者可有主韧带、宫骶韧带组织增厚、压痛,子宫一侧或两侧片状增厚、粘连、压痛,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甚至粘连固定形成冰冻骨盆。
1.病史曾有急性盆腔炎史、盆腔炎反复发作史、不孕史等。 2.临床表现慢性下腹及腰骶部坠痛,不孕、月经异常及乏力或神经衰弱表现。妇科检查子宫可增大,呈后倾后曲,压痛、活动受限,附件区触及条索状物、囊性肿物或片状增厚,主韧带、宫骶韧带增粗、压痛。 3.B超于附件区可见不规则、实性、囊性或囊实性包块。 4.腹腔镜可见内生殖器周围粘连,组织增厚,包块形成。
需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卵巢癌、盆腔结核、盆腔静脉淤血症、陈旧性宫外孕等相鉴别。
慢性盆腔炎宜根据病变部位和患者主诉采取综合治疗。 1.一般治疗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增强对治疗的信心。适当锻炼,增加营养,节制房事,劳逸结合。 2.药物治疗 (1)急性发作或亚急性期及年轻患者需保留生育功能者,可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2)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单用抗生素疗效不明显,可加用短期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泼尼松5mg,每日1~2次口服,7~10日。 (3)盆腔粘连者可用药物消除粘连,常用糜蛋白酶2.5~5mg或用透明质酸酶1500U,肌注,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3.理疗促进血液循环,以利理疗,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4.手术治疗 (1)手术原则:彻底清除病灶,避免再次复发。 (2)适应证:输卵管卵巢炎性包块保守治疗无效,症状明显或反复急性发作;或伴有严重的盆腔疼痛综合征治疗无效;较大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不能排除卵巢恶性肿瘤时,可进行腹腔镜检查或剖腹探查,以明确诊断。 (3)手术范围:根据患者年龄、病变轻重及有无生育要求决定,要求生育者可选择输卵管卵巢周围粘连分解术、输卵管整形术、输卵管造口术或开窗术;无生育要求者可行单侧病灶附件切除或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对年轻患者应尽量保留卵巢功能。 5.中药治疗可给以活血行气、清热利湿、温经散寒的药物。
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
痛经
| 白带 |长期的盆腔疼痛 |反射性腰痛 |女性不孕 |腹部肿块 |骨盆痛 |慢性盆腔痛 |脓性分泌物增多 |排尿困难及尿潴留 |盆腔沉重感 |盆腔积液 |双侧下腹坠痛 |下腹坠胀 |腰骶部酸痛 |一侧下腹坠痛 |瘀血性痛经 |月经量多 |月经期间腰疼 |孕妇耻骨痛 |子宫压痛 |坐骨大小孔区出现压痛 |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