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光 ( astigmatism )
别名: 散光;乱视眼
解释 收起


    由于眼球屈光系统各径线的屈光力不同,平行光线进入眼内不能形成焦点,称为散光(astigmatism)。严格地讲,没有散光的眼睛是极少的,轻微的散光属生理性的,不需要矫正。散光可由屈光体的表面弯曲度不均
    一、光学中心偏离视线,或屈光体的屈光率异常所引起。散光可以分为规则性散光和不规则性散光两大类。
    1.规则性散光
    眼球最强和最弱的两条光轴互相垂直,光线通过这两条主径线,形成相互垂直的前后两条焦线,这种散光称为规则性散光。可用柱镜进行矫正。规则散光根据主径线的屈光状态分为以下几种:
    (1)单纯近(远)视散光:一条主径线的焦线落在视网膜上,另外一条主径线的焦线落在视网膜之前(后)。
    (2)复性近(远)视散光:两条主径线的焦线均落在视网膜前(后),但是不重叠。
    (3)混合性散光:一条主径线的焦线落在视网膜之前,另外一条主径线的焦线落在视网膜之后。
    如果散光眼的两条主径线分别位于垂直位和水平位(±20),垂直径线屈光力大于水平位,称为循规性散光,反之则称为逆规性散光。如果两条主径线分别位于45º和135º附近,称为斜轴散光。
    2.不规则散光
    眼球屈光系统的屈光面不光滑,各条径线的屈光力不同,或者同一条径线上的屈光力也不相同,无规律可言,不能形成前后两条焦线,也不能用柱镜矫正。
诊断思路
   

    (一)病史要点
    1.视力减退
    其程度由于散光性质、屈光度高低及轴向等因素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生理性的散光对视力基本无明显影响。而高度散光因为合并有径线性弱视或其他异常,视力明显减退,并难以获得好的矫正视力。
    2.视疲劳
    常见于较轻度的散光眼,患者可以利用改变调节、半闭眼裂和斜颈的办法来矫正一部分视力,持续的调节紧张和努力会引起视疲劳,易引起视觉疲劳和视觉干扰症状。如果散光缺陷增大,以致任何主观努力都无法解决时,只表现为比较明显的视力下降,其他的视觉干扰症状反而不明显或者根本不会发生。如高度散光眼因为努力无效反而不出现视疲劳。
   
    (二)眼部检查
    1.一般检查
    视力检查可大致了解患眼的散光状况,裂隙灯检查可排除其他眼部疾病。散光患者眼底一般无特殊改变,但高度散光患者可因不能准确聚集而影响眼底的观察,表现为不论怎么调屈光盘都看不清眼底,在水平轴位上看清了,垂直轴位看不清,在垂直轴位看清了,水平轴位上看不清,这种情况要考虑散光可能。
    2.辅助检查
    (1)常规检查:验光是散光患者屈光状态最重要的检查方法,一般首选检影验光。有条件者应当使用睫状肌麻痹剂后验光。散瞳者待瞳孔恢复正常后还要复查才能给出最终配镜处方。
    (2)其他检查:角膜曲率计及角膜地形图检查都是利用角膜反射性质来测量角膜屈光状态的,由于角膜屈光力占人眼总屈光力的2/3,且人眼散光大部分来自角膜,因此根据角膜的状态可以部分了解人眼散光的状况。根据验光结果,结合角膜曲率计及角膜地形图检查,可更准确地给出配镜处方。
概述
   
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的屈光力不同,形成两条焦线和最小弥散斑的屈光状态,称为散光。散光可由角膜或晶状体产生。
    散光类型:分为规则散光和不规则散光。最大屈光力和最小屈光力主子午线相互垂直者为规则散光,不相互垂直者为不规则散光。规则散光又分为顺规散光、逆规散光、斜向散光。最大屈光力主子午线在90度±30度位置的散光称为顺规散光,最大屈光力主子午线在180度±30度称为逆规散光,其余为斜向散光。根据两条主子午线聚焦与视网膜的位置关系分为:
     1.单纯近视散光一主子午线聚焦在视网膜上,另一主子午线聚焦在视网膜之前;
     2.单纯远视散光一主子午线聚焦在视网膜上,另一主子午线聚焦在视网膜之后;
     3.复合近视散光两互相垂直的主子午线均聚焦在视网膜之前,但聚焦位置前后不同;
     4.复合远视散光两互相垂直的主子午线均聚焦在视网膜之后,但聚焦位置前后不同;
     5.混合散光一主子午线聚焦在视网膜之前,另一主子午线聚焦在视网膜之后。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预后评价 展开
12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3 最新进展 展开
14 诊断依据 展开
15 相关症状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