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抑制髓质催吐化学敏感区和干扰髓质催吐化学敏感区的前庭活化作用。或呕吐中枢,本品还具有弱的抗组织胺活性。
口服或直肠给药的起始作用时间为15v45分钟,作用期为3v4小时。肌注后起始作用时间为15分钟,作用期为2v3小时。在肝中代谢,主要排于尿中。
控制恶心和呕吐症状(若呕吐厉害,可合并其他止吐剂)。
儿童肠胃外使用:新生儿的直肠给药,未成熟的婴儿或对苯唑卡因或其他局部麻醉剂过敏的人,孕妇。
过敏反应,锥体外症状,低血压,视觉模糊,抑制,腹泻,眩晕,嗜睡,黄疸,肌肉痛性痉挛,血液恶病质,惊厥,昏迷,肌注后注射部位红肿。刺激,鳌刺感,灼热感。
1.小心病人皮疹,瘙痒,或其他的过敏反应征象。若出现时应停药。 2.从事危险工作要小心(驾驶,操作机器),因为本品会引起嗜睡,眩晕和丧失方向感。 3.任何年龄儿童,都不要静注本品,未成熟或新生儿不要使用直肠栓剂。 4.为减少肌注刺激和疼痛,应深部注射并避免溶液外泄。
1.口服:成人:1天3v4次,每次250mg。儿童:1天3v4次,每次100v200mg。 2.直肠:成人:1天3v4次,每次200mg。儿童:1天3v4次,每次100v200mg。 3.肌注:(仅成人用)l天3v4次,每次200mg。
| 恶心和呕吐 |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