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一些疾病或因素可以产生类似 帕金森病(PD)临床症状,其病因为 感染、药物(多巴胺受体阻滞药等)、毒物(MPTP、一氧化碳、锰等)、血管性(多发性 脑梗死)及脑外伤等所致,临床上称之为帕金森综合征(Parkinson?s syndrome,Parkinsonism)。也有学者将 帕金森病(PD)与上述有类似 帕金森病临床症状疾病一起统称为帕金森综合征(Parkinsonism)。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inism,VP),多由脑血管病变,如多发性 腔隙性脑梗死、基底核腔隙状态、淀粉样血管病,以及皮质下白质脑病等引起,临床表现类似PD。 由血管性因素作为帕金森综合征病因之一,是在1912年由Critchley首先提出,以后Critchley又经多年的研究提出了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并进一步提出VP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起病隐袭、表现呆滞、动作减少、慌张步态、强直性肌张力增高,而静止性震颤缺如,左旋多巴治疗效果不佳,同时常常合并存在假性 延髓性麻痹、 痴呆以及 痉挛性 瘫痪等。并认为基底核多发性梗死为其主要原因。 由于临床上基底核多发性梗死的患者,多数并无VP的表现,而且这种原因引起的VP,通常起病较急,可有自发的缓解。另外,病变的部位不确定,究竟是基底核部位的血管病变所引起,还是由其他部位病变所引起,尚不能肯定。以上这些问题在临床上仍有争论。因此,VP是否有其独立的特点,是否可作为一种独立的综合征而存在,尚有待进一步探讨。近年来,对VP的病理变化、临床特征、发病机制以及诊断方面进行了不少的研究,目前许多学者认为VP是一种独立的综合征,可称为动脉硬化性假性帕金森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