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机制:
1.低T
3综合征(正常T
4、低T
3) 5?-单脱碘酶(5?-MDI)促使T
4向T
3转换,rT
3向3,3?-二碘酪氨酸转换。低T
3综合征时,由于组织5?-MDI作用受抑制,可导致T
4向T
3转化下降,T
3的生成率(PR-T
3)下降;rT
3清除延迟,而每天rT
3的生成率(PR-rT
3)正常,血rT
3升高。对某一疾病而言,TT
3血浓度的下降程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在中等严重病情的患者中,血TT
4在正常范围内。由于蛋白与激素的结合降低对T
4的影响甚于T
3,故FT
4的比例增加,KT
4血浓度和游离T
4指数常增加。血TSH及其对TRH的反应一般是正常的。这有利于减少重症病人能量代谢,防止能量消耗,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2.低T
4综合征(低T
4,低T
3) 病情更为严重的病人血清T
3、T
4均降低,部分病人的蛋白与激素的结合降低更明显,另一部分病人则由于病情严重时TSH分泌减少所致。灵敏的TSH测定可发现TSH血浓度低于正常,对TRH的反应迟钝。TT
4、FT
4和TSH血浓度的降低,提示腺垂体功能被抑制。这可能与细胞因子如IL-1、IL-2、IL-6、TNF-Ω、INF-Ω等作用于垂体有关,虽然T
4减少,PR-rT
3降低,但因疾病严重时其降解减弱,血rT
3仍然升高。基础疾病好转后,TSH水平可升高,直至T
4和T
3血浓度恢复正常。血清T
4降低的幅度与病人预后有相关性。
3.高T
4综合征 有些NTIS患者血清TT
4升高,这些患者的血清TNG升高,常见于重症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
慢性肝炎、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此时FT
4正常,血清TT
3可能正常,FT
3正常低值或降低,血清rT
3升高。用
胺碘酮治疗或用含碘口服胆囊造影剂者,血清FT
4常升高,这些药物降低肝脏摄取T
4并降低T
4向T
3转化,在自主性
甲状腺结节患者中,可诱发甲亢。一般剂量的口服胆囊造影剂对T
4的影响不足24h。血清TT
4和FT
4升高的NTIS患者,尤其是服用碘剂者,应仔细检查有无甲亢。因为药物或疾病本身对周围T
4向T
3转化有影响,血清T
3可能正常,甚至低下,但在疾病过程中TT
4可突然升高。
NTIS的发病机制未完全阐明。有研究表明,周围组织T
3生成减少不仅与5?-MDI活性及浓度下降有关,而且与组织摄取T
4减少有关。在慢性肾衰患者中,有些物质如3-羧基-4-甲基-5-丙基-2-呋喃丙酸(CMPF)和硫酸吲哚酚是升高的,在其他的非
甲状腺疾病患者中胆红素和游离脂肪酸(FFA)是增加的。动物试验证实这些物质减少大鼠肝脏摄取T
4,但这些物质并不影响TSH分泌。近来,有关NTIS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聚焦在细胞因子与免疫因子上。细胞因子对不同的靶细胞具有不同的生物作用。它们可以产生自分泌、旁分泌和内分泌作用,而这些局部细胞因子与免疫因子又互相作用、相互网络成局部调节系统。通常,细胞因子是针对
炎症、氧化应激、
感染和细胞损伤而产生的。细胞因子通过与特异细胞表面受体(如
甲状腺)结合而发挥作用,一般在非
甲状腺性重症疾病时,作用于下丘脑-垂体-
甲状腺轴的细胞因子可能主要来源于循环血液,但
甲状腺细胞合成和释放细胞因子,也可能与
甲状腺自分泌或旁分泌功能调节有关。
细胞因子和免疫因子对TH合成与分泌的影响可以是原发因素,也可能是其他病理生理过程的继发性结果,导致NTIS血清T
3、T
4、rT
3及TSH变化的因素还有许多环节,包括下丘脑-垂体-
甲状腺轴的调节和TH的合成、分泌、代谢等,不论是低T
3综合征,低T
4综合征抑或高T
4综合征都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病因】
病因:
1.年龄因素 新生儿、耉年人发生率较高,国外有报道耉年人可达14%。
2.营养状况 厌食、
营养不良、饥饿、蛋白质缺乏等。
4.严重创伤、麻醉、外科手术后等。
5.药物 如普萘洛尔、丙硫氧嘧啶、糖皮质激素类、含碘造影剂等。
以低T
3为主要改变,T
4正常的类型,即所谓低T
3综合征:主要是由于外周5?-脱碘酶作用受抑制,活性减低,使T
4向T
3转化减少,但此时外周5?-脱碘酶活性正常,使得T
4向rT
3转化相对增加。
以低T
4为主要改变,T
3正常的类型,即所谓低T
4综合征:低T
4综合征多发生于相对危重的病人,发生相对较快,T
4降低的程度反映了病情的轻重,是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外周5?-脱碘酶作用异常;T
4与
甲状腺激素结合蛋白结合受到抑制;血浆白蛋白、
甲状腺结合球蛋白减少,导致TT
4减少;肝脏对
甲状腺激素的摄取与代谢异常,造成T
4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