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热( rheumatic fever )是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结缔组织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主要累及心脏、 关节, 少数人累及皮肤、 脑等组织。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以冬春季多见。初发年龄为5~15岁。常反复发作, 呈急性或慢性经过。心脏瓣膜炎症反复发作
可导致2 /3患儿遗留慢性风湿性心脏病。
随着社会经济条件、卫生条件的改善和有效抗生素的应用, 风湿热的发病率已有明显下降, 病情也有明显减轻, 但部分地区近年来发病率有回升趋势。诊断有赖于对该病的高度警惕。
诊断思路
( 一)易感因素
1 .易感人群 初发年龄为5~15岁。3岁以前发病很少见, 男女比例相当。该病有遗传学背景, 一些人群有明显的易感性。
2 .环境与感染因素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多发于冬春季。居室过于拥挤、 营养低下、 医药缺乏等有利于链球菌的繁殖和传播, 多构成本病流行。流行期受链球菌感染而未经治疗的患者中风湿热的发病率为1 %~3 %。城乡发病率比较, 农村高于城市。
( 二)病史要点
在典型症状出现前2~6周, 常有咽喉炎或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表现, 如发热、 咽痛、 颌下淋巴结肿大、 咳嗽等症状。但临床上超过半数患儿因前驱症状轻微或短暂而未能诉述此现病史。皮肤和其他部位A组B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不会引起风湿热。
询问有无发热、 面色苍白、 多汗、 乏力、 食欲不振、 胸闷、 心慌、 胸痛 、 腹痛、 鼻出血、 咳嗽、 呼吸困难等不适现象。有无关节痛, 是否为游走性大关节红、 肿、 疼痛及活动受限。有无舞蹈样动作 , 即面部或四肢肌肉不自主快速运动, 如伸舌歪嘴、 挤眉弄眼、 耸
肩缩颈, 有无语言障碍 、 书写困难 、 走路易跌倒 、 易哭 、 情绪不稳定等。有无皮肤红斑、 皮下有小结节等情况。
( 三 )查体要点
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 心脏炎、 皮下结节、 环形红斑、 舞蹈病, 这些表现可以单独出现或合并出现, 并可产生许多临床亚型。皮肤和皮下组织的表现不常见, 通常只发生在已有关节炎、 舞蹈病或心脏炎的患者中。50 %~70 %患者有不规则发热, 中度发热较常见, 亦可有高热, 1 ~2周后转为低热, 但发热无诊断特异性。
1 .关节炎 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占急性风湿热总数的50 %~60 %。呈游走性、 多发性。以膝、 果、 肘、 腕、 肩等大关节受累为主, 局部可有红、 肿、 灼热、 疼痛和压痛。即使不治疗, 关节炎 茛 现也不超过 1 个月, 通常在2周内消退 , 关节炎发作后不留畸形。水杨酸制剂 对缓解关节症状疗效颇佳。轻症及不典型病例可呈单关节或少关节受累, 或累及一些不常见的关节如髋关节、 指关节、 下颌关节、 胸锁关节、 胸肋间关节, 后者常被误认为是心脏参症状。
2 .心脏炎 约40 %~50 %的风湿热患者累及心脏。有下列四项之
一: 新出现有意义杂音如心/7 部全收缩期杂音或舒张中期杂音、 心脏增大、 心包炎、 心力衰竭。心脏炎可以单独出现, 也 j 丁 与其他症状同时出现。心脏炎可持续 6周至6个月。
轻症患者可仅有无任何其他病理或生理原因可解释的进行性心悸、 气促加重( 心功例减退的表 ) , 或仅有头晕、 疲乏、 软弱无力的亚临床型心脏炎表现。一般患者常有运动后心悸、 气短 . 心前区不适主诉。
心内膜炎表现为器质性杂音, 最常见的杂音是二尖瓣关闭不全所致的心尖部杂音, 杂音为心 区高调、 2~ 3 / 6级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 向腋下传导, 其次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胸骨左鸯 : 第三肋间的舒张期叹气样杂音。有些病人可闻及由于二尖瓣赘生物所致的心尖部短促、 低调、 柔和的舒张中期杂音( c a r e y e o o m b s 杂音) 。
心肌炎可表现为与体温不成比例的心动过速, 心音低钝, 出现奔马律, 20 %以上有 P-R 间期延长, 旦 罕见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有时仅在 x线检查时发现有心脏扩大, 严重患者可出现充血 : 心力衰竭。
心包炎表现为心前区疼痛、 心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