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是由于食管神经病变引起的食管张力、蠕动减低和下食管括约肌不能松弛,导致食管扩张。临床上以胸骨下或中上腹部疼痛、咽下困难及食物反流为其特征。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oesophageal dysynergia syndrome)本病是以食管下端括约肌松弛异常及食管体部缺乏推进性蠕动为特征的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
1.本病常见于青壮年,症状多发生于进食或情绪激动时,表现为哽噎感及胸骨下或中上腹部疼痛,随着咽下困难的逐步加剧及食管的扩张,疼痛可逐渐减轻,但常可伴有食物反流。 2.咽下困难多间歇性发作,病程较长,可伴有营养不良和(或)维生素缺乏等表现。后期病例由于食管极度扩张,可压迫胸腔器官产生干咳、气急、发绀、呃逆等症状。
1.X线食管钡餐检查:钡剂通过贲门较困难,食管下端呈漏斗形狭窄(鸟嘴状),黏膜纹理正常,上段食管扩张、延长和弯曲,无蠕动波。 2.内镜检查: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时可见食管腔内有食物贮留,贲门狭小但黏膜正常。狭窄上方的食管显著扩张,常伴炎症存在,检查时须与食管下段及贲门部的肿瘤相鉴别。但内镜检查应特别慎重,以免发生食管破裂穿孔。
治疗方案及原则 1.一般治疗:本病患者生活宜有规律,避免情绪紧张,饮食宜细软、多嚼,避免过冷或过热的食物。 2.药物治疗: (1)1 普鲁卡因溶液10ml,每日3次。 (2)食管痉挛加重、疼痛加剧时,可舌下含硝酸甘油片,或选用硝苯地平、丁溴东莨菪碱等药缓解症状。 3.扩张疗法:包括经内镜用探条扩张或气囊扩张,可缓解症状,但应防止穿孔等并发症。 4.手术治疗:对上述治疗无效的患者,应采用手术治疗,如单纯Heller手术,贲门括约肌切开术或贲门成形术等。
一、有吞咽困难的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 二、上消化道进餐检查发现食管扩张,蠕动减弱,钡剂难以通过贲门,食管下端呈鸟嘴样外观。放射学上分为3度: Ⅰ度:食管直径<3.5cm,病变范围仅位于食管下端。 Ⅱ度:食管直径在3.56cm之间,病变范围波及食管下1/3段。 Ⅲ度:食管直径>6cm,病变范围已达食管下2/3段。 三、内镜检查除外器质性狭窄和恶性肿瘤。 四、食管测压检查 (一)食管推进性蠕动消失。 (二)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增高超过胃内压。 (三)食管下括约肌不能松弛、松弛不全,或虽松弛完全但时间短暂。 (四)食管内压力增高。
疗效判断标准 一、治愈标准经手术或扩张术治疗,吞咽困难完全消失,食管测压恢复正常。 二、好转标准症状减轻,食管测压检查好转。 三、无效标准:症状未缓解。
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
消化系统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