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erysipelas)系β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急性皮肤炎症。病原菌大多经过皮肤黏膜的微小损伤侵入引起组织感染,多发于有足癣的和老人。皮损好发于小腿、颜面部,皮损为红斑状,边界较清楚,局部皮温高,有压痛,附近淋巴结可有肿大,严重病例皮肤化脓性大疱和组织坏死;病原菌可潜伏于淋巴管内,引起反复发作;治疗首选青霉素。
临床要点 ①好发于小腿和头、面部。 ②起病急骤,局部出现水肿性红斑并迅速向周围扩展,胀痛,灼热痛,有时可发生水疱。 ③局部淋巴结肿大、压痛。 ④伴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⑤反复发作者,皮肤淋巴管阻塞,可终致象皮肿。
病理变化 ①表皮细胞表皮 下水疱,毛细血管和淋巴管扩张; ③血管和淋巴管围以真皮和皮下组织的淋巴管管壁增厚,管腔呈部分性或完全 性闭塞,结缔组织增生。
一、疑似病例 皮肤出现红斑,边界较清楚,局部皮温高,有压痛并伴有畏寒、发热、全身不适或局部淋巴结肿大为丹毒疑似病例。 二、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伴有白细胞总数增高,以嗜中性白细胞升高为主为丹毒临床诊断病例。 三、确诊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经细菌培养证实为B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者。
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标准 (一)症状体征消失,并发症痊愈。 (二)血常规恢复正常。
临床诊疗指南——病理学分册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临床诊疗指南——病理学分册
发热 | 头痛 | 水肿
| 阿霉素 |阿德福韦酯 |
| 呈马蜂螫型游走性水肿 |丹毒 |丹毒样外观 |感染性发热 |高热寒战 |红斑(边界清楚,高出皮肤) |坏死性筋膜炎 |淋巴结肿大 |脓疱 |手掌硬性水肿 |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