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胆管壁先天性发育不良及胆管末端狭窄或闭锁是发生本病的基本因素,其可能原因有:
①先天性胰胆管合流异常:胚胎期胆总管、胰管末端未分开,或胆总管以直角进入胰管,或胰管在壶腹上方汇入胆管,胰液易反流入胆管,致胆管内膜受损,发生纤维性变,导致胆总管囊性扩张;
② 先天性胆道发育不良:胚胎期,原始胆管增殖为索状,以后再空泡化贯通,如胆管上皮过度空泡化,可致胆管壁薄弱而发生囊性扩张;
③遗传因素:本病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有人认为与性染色体有关。根据胆管扩张的部位、范围和形态,分为五种类型(图43-5)。
I型:囊性扩张。临床上最常见,约占90%。可累及肝总管、胆总管的全部或部分肝管。胆管呈球状或葫芦状扩张,直径最大者可达25cm,扩张部远端胆管严重狭窄。胆囊管一般汇入
囊肿内,而左右肝管及肝内胆管正常。
Ⅱ型:憩室样扩张。为胆总管壁侧方局限性扩张呈憩室样膨出,临床少见。
Ⅲ型:胆总管开口部囊性脱垂。胆总管末端十二指肠开口附近的局限性囊性扩张,脱垂坠入十二指肠腔内,常可致胆管部分梗阻。
Ⅳ型:肝内外胆管扩张。肝内胆管有大小不一的多发性囊性扩张,肝外胆管亦呈囊性扩张。V型:肝内胆管扩张(Caroli病)。肝内胆管多发性囊性扩张伴
肝纤维化,肝外胆管无扩张。扩张的囊壁常因
炎症、胆汁潴留以致发生溃疡,甚至
癌变,其
癌变率为10%,成人接近20%,较正常人群高出10~20倍。囊性扩张的胆管腔内也可有胆石形成,成年人中合并胆石者可高达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