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 ( adastic anemia )
解释 收起

 
    再生障碍性贫血(adastic  anemia,AA;简称再障)是一组由于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等引起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及(或) 造血微环境损伤,以致红髓向心性萎缩,被脂肪髓代替,以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疾病,骨髓中无恶性细胞浸润,无广泛网硬蛋白纤维增生,临床上常表现为较严重的贫血、出血和感染。根据病因分为获得性再障和先天性再障。获得性再障根据病情轻重和进展情况分为重型(急性)再障(severe  aplastic  anemia,SAA)和非重型(慢性或轻型)再障。SAA又根据过去有无再障病史进一步分为SAA I 型和SAA II 型,前者为急性再障,后者为慢性再障急性发作。我国再障发生率不高,年发病率0.74/10万,其中SAA为0.14/10万。 获得性再障有的病因不明(原发性),有的与药物、化学物质、放射线、严重的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病毒感染、免疫因素、妊娠等有关(继发性) 。先天性再障有范科尼贫血(Fan—coni  anemia,FA) 、先天性角化不良(dyskeratosis  congenital,DC)等。 
诊断思路
    病史要点 
    1.既往史 可能有贫血史或其他血细胞减少史,有可能引起再障的相关因素的接触史。 
    (1)致再障的化学及物理因素
    1)与剂量有关的致病因素:
   
    ①苯及其衍生物。
   
    ②电离辐射,如x线、放射性核素等。 
   
    ③烷化剂如氮芥等。
   
    ④抗代谢药、抗叶酸药等。
   
    ⑤抗核分裂药,如秋水仙碱等。
   
    ⑥柔红霉素、丝裂霉素及多柔比星(阿霉素) 等抗生素。
   
    ⑦其他:无机砷、雌激素等。 
    2)偶尔引致再障的因素(与接触剂量无关,与患者特异性体质有关):
   
    ①氯霉素及合霉素等,甚至使用氯霉素眼液也引起发病。
   
    ②有机砷。
   
    ③磺胺类药物。
   
    ④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等。
   
    ⑤抗糖尿病药物如氯磺丙脲、甲苯磺丁脲。
   
    ⑥抗甲状腺药:如甲巯咪唑(他巴唑)、甲硫氧嘧啶等。
   
    ⑦抗风湿药如保泰松、阿司匹林等。
   
    ⑧镇静剂如氯丙嗪等。
   
    ⑨抗组胺药如异丙嗪。 
   
    ⑩其他:如某些抗结核药、氯喹、金制剂、染发剂、铋、水银、氯化银、四氯化碳、有机溶剂等。 
    (2)致再障的生物因素
    1)感染:
   
    ①病毒感染如各型肝炎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登革热病毒,微小病毒B19,人类疱疹病毒6等。
   
    ②严重的细菌感染如粟粒性结核、伤寒、白喉等。
   
    ③寄生虫感染如黑热病、严重晚期血吸虫病等。 
    2)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妊娠,有以下两种发病情况:
   
    ①再障患者由于妊娠而病情加重,妊娠结束后疾病仍进展。
   
    ②既往无贫血史、无不良环境和有害物质接触史,仅在妊娠期出现的再障,表现为妊娠期的血象减低和骨髓增生低下,而妊娠前及妊娠终止后血象正常,这种类型称为妊娠期再生障碍性贫血。  
    2.发病情况和症状   临床表现主要为进行性贫血、体表及内脏出血以及反复感染等。急性型进展快,常以出血和感染发热为首见和主要表现,随后进行性贫血,几乎所有的患者都有体表及内脏出血,甚至脑出血。患者均有感染性发热,在口腔、咽部、肛门周围常发性坏死性溃疡和局部感染,并由此引起败血症,以革兰阴性杆菌( 包括铜绿假单胞菌等)、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为主。感染和出血常互相影响,互为因果,促使病情日益恶化,患者常在数周或数月内进入衰竭状态,病程较短,平均 8个月左右。慢性型较多见,起病和进展大多缓慢,病程一般均在4年以上,甚至长达l0余年之久。贫血常为主要临床表现。出血较轻,多限于皮肤黏膜。病程中也有不规则低热,但感染较轻,多在呼吸道,且易控制。部分患者经适当治疗,可获得长期缓解以至痊愈,但也有部分患者迁延多年不愈,个别可有急性发作,多与感染有关,致使病隋急转直下。 
    FA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表现为家族性骨髓增生低下,多于10岁内发病,男多于女,临床表现差异性大,常合并多种畸形如皮肤色素沉着、肾或脾萎缩、拇指或桡骨缺如、小头颅、眼耳畸形、泌尿生殖系统畸形、消化道畸形等,易于发生造血系统和实体器官的肿瘤, 仅少数存活至成年。将患者细胞与染色体诱裂因子( 如双环氧丁烷、丝裂霉素C等) 共培养,出现染色体断裂可诊断本病。 
    DC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疾病,有x连锁隐性、常染色体显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几种亚型,其基因缺陷涉及端粒修复。主要表现为外胚叶发育不良,以皮肤网状色素沉着、黏膜白斑、甲营养不良(三联征) 为典型特征。还可有牙、胃肠道、泌尿生殖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眼、肺、骨骼等处的异常。骨髓增生低下一般在2 0岁前出现。  
    查体要点 
    可有贫血貌及皮肤黏膜出血点、眼底出血、肺部哕音、牙龈肿胀等相应的贫血、出血、感染体征。一般无肝、脾、淋巴结肿大,胸骨无压痛等体征。还可伴有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原发疾病的体征。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简称再障,系由多种病因引起,以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和质的缺陷为主所致的造血障碍,导致红骨髓总容量减少,代以脂肪髓,临床上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各年龄组均可发病,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1 辅助检查 展开
2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3 病程和预后 展开
4 最新进展 展开
5 诊断标准 展开
6 疗效判断标准 展开
7 诊断依据 展开
9 相关药品 展开
10 相关检查 展开
11 相关症状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