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为含羧基(COO)类ACE?,可抑制循环及血管壁的ACE活性,还可抑制交感神经末梢去甲肾上腺素的游离及醛固酮的分泌,也具有活化缓激肽的作用,以上机制共同发挥降压作用。
口服吸收完全,达峰时间为1v6h,血浆浓度为731δg/ml,其作用与剂量相关。
原发性高血压、肾性高血压及肾血管性高血压。
对本制剂有过敏史及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引起的血管神经性水肿史的患者禁用。
不良反应有皮疹、瘙痒、眩晕、蹒跚、站立时眼花、头痛、失眠、疲倦、肩部酸痛感、恶心、食欲缺乏、发热、心悸、白细胞减少、红细胞减少、血红蛋白下降及血细胞压积下降。有时出现谷草、谷丙及转肽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及总胆红素上升;有时出现血尿素氮及肌酐升高、蛋白尿;可有咳嗽、乏力、出汗、血钾升高、总胆固醇及尿酸升高。偶可出现尿糖及抗核抗体阳性。由于以上不良反应,可能影响高空作业及机械操作能力。
1.严重肾功能障碍者、双侧肾动脉狭窄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2.重度高血压,进行血液透析或严重电解质紊乱的患者用药时要减量开始,增量时要充分观察患者状态,缓慢进行。 3.手术前24h应停药。 4.接受利尿降压剂治疗的患者初次服用本制剂时有可能出现血压过低,应从小量开始服用。
口服:成人初始剂量每次15mg,每天2次,以后每次15v30mg,每天2次。最大剂量为60mg,每天2次。如血压稳定后,可酌情每天1次服药。
与保钾利尿剂合用时可出现利尿降压剂的降压作用。
参见卡托普利和依那普利。
| 原发性高血压 |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