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机制:几乎所有病例均为病程的最后阶段,即出现输尿管及大血管的阻塞。此时肉眼看到病变为扁平、坚实、没有被膜的灰白色纤维斑块,致密粘连于腹膜后正中部,一般厚度数厘米,最厚可达12cm。纤维斑块有明显边缘,一般局限于第3腰椎和骶岬之间,两旁不超过输尿管径路外侧2cm。输尿管、腹主动脉下段骼总动脉及下腔静脉被纤维组织包绕,少数病变向上达肾蒂,甚至通过横膈至纵隔,下达盆腔内。
腹膜后输尿管纤维化的另一表现是纤维组织包绕一侧或双侧上、中段输尿管,而其他部位正常。显微镜下改变是一种亚急性、非特异性、具有不同程度的纤维脂肪组织
炎症反应。以纤维组织为主要成分伴多核白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浸润,间有脂肪细胞
积聚及
硬化性脂肪肉芽肿,某些部位有特别致密的腹膜纤维束,并出现玻璃样
变性。病变先发源于正中,大血管周围,以后向两侧延伸至输尿管,管壁一般无明显累及。
【病因】
病因:原发性
腹膜后纤维化病因不明。通过病史或手术探查发现病因者称为继发性
腹膜后纤维化。某些药物、疾病及放射治疗可导致继发性
腹膜后纤维化,如长期服用治疗
偏头痛的麦角衍生物sandoz麦角克碱、麦角酰二乙胺LSD引起
腹膜后纤维化病例,至少3mg/d,应用>1年。血、尿外渗至腹膜后或出现腹膜后
炎症的疾病,如慢性
尿路感染、下肢炎性疾病出现上行性淋巴管炎、
结核病、
淋病、
腹主动脉瘤、
过敏性紫癜
出血,多次腹部手术等引起
腹膜炎性反应和纤维化,导致该病发生。全
关节置换常用黏固剂甲基丙烯酸树脂,可穿透盆腔引起远端输尿管及髂血管闭塞。盆腔放射治疗亦可导致
腹膜后纤维化和输尿管梗阻。另外,本病可能与遗传及免疫异常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