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Saper对偏
头痛的防治进行过精辟而权威的阐述,下面主要参考Saper的观点并结合Klapper、Wilkinson、Silberstein等学者的观点进行介绍。
1.一般原则 偏
头痛的治疗策略包括两个方面:对症治疗及预防性治疗。对症治疗的目的在于消除、抑制或减轻
疼痛及伴随症状。预防性治疗用来减少
头痛发作的频度及减轻
头痛严重性。对偏
头痛患者是单用对症治疗还是同时采取对症治疗及预防性治疗,要具体分析。一般说来,如果
头痛发作频度较小,
疼痛程度较轻,持续时间较短,可考虑单纯选用对症治疗。如果
头痛发作频度较大,
疼痛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对工作、学习、生活影响较明显,则在给予对症治疗的同时,给予适当的预防性治疗。总之,既要考虑到
疼痛对患者的影响,又要考虑到药物副作用对患者的影响,有时还要参考患者个人的意见。Saper的建议是每周发作2次以下者单独给予药物性对症治疗,而发作频繁者应给予预防性治疗。
不论是对症治疗还是预防性治疗,均包括两个方面,即药物干预及非药物干预。非药物干预方面,强调患者自助。嘱患者详细记录前躯症状、
头痛发作与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找出
头痛诱发及缓解的因素,并尽可避免。如避免某些食物,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规律饮食。不论是在工作日,还是周末抑或假期,坚持这些方案对于减轻
头痛发作非常重要,接受这些建议对30%患者有帮助。另有人倡导有规律的锻炼,如长跑等,可能有效地减少
头痛发作。认知和
行为治疗,如生物反馈治疗等,已被证明有效,另有患者于
头痛时进行痛点压迫,于凉爽、安静、暗淡的环境中独处,或以冰块冷敷均有一定效果。
2.药物对症治疗 偏
头痛对症治疗可选用非特异性药物治疗,包括简单的止痛药,非甾体类消失药及麻醉药。对于轻、中度
头痛,简单的镇痛药及非甾体类消炎药常可缓解
头痛的发作。常用的药物有
布酚宁(脑清片),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
阿司匹林、
萘普生、
吲哚美辛(消炎痛)、
布洛芬、
罗通定(颅痛定)等。麻醉药的应用是严格限制的,Saper提议主要用于严重发作,其他治疗不能缓解,或对偏
头痛特异性治疗有禁忌或不能忍受的情况下应用。偏
头痛特异性5-HT受体拮抗药主要用于中、重度偏
头痛。偏
头痛特异性5-HT受体拮抗药结合简单的止痛药,大多数
头痛可得到有效的治疗。
5-HT受体拮抗药治疗偏
头痛的疗效是肯定的。
麦角胺
咖啡因既能抑制
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又能拮抗其与?-
肾上腺素受体的结合,于先兆期或
头痛开始后服用1片,常可使
头痛发作终止或减轻。如效不显,于数小时后加服1片,每天不超过4片,每周用量不超过10片。该药缺点是副作用较多,并且有成隐性,有时剂量会越来越大。常见副作用为消化道症状、心血管症状,如恶心、呕吐、胸闷、气短等。孕妇、心肌缺血、
高血压、肝肾疾病等忌用。
麦角碱衍生物酒石酸
麦角胺、Sumatriptan和
双氢麦角胺(二氢
麦角胺)为偏
头痛特异性药物,均为5-HT受体拮抗药。这些药物作用于中枢
神经系统和三叉神经中受体介导的神经通路,通过阻断神经源性
炎症而起到抗偏
头痛作用。
麦角胺(酒石酸
麦角胺)主要用于中、重度偏
头痛,特别是当简单的镇痛治疗效果不足或不能耐受时。其有多项作用:既是5-HT
1A、5-HT
1B、5-HT
1D和5-HT
1F受体拮抗药,又是Ω-
肾上腺素受体拮抗药,通过刺激动脉平滑肌细胞5-HT、受体而产生血管收缩作用;它可收缩静脉容量性血管、抑制交感神经末端
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作为5-HT受体拮抗药,它可抑制三叉神经血管系统神经源性
炎症,其抗偏
头痛活性中最基础的机制可能在此,而非其血管收缩作用。其对中枢神经递质的作用对缓解偏
头痛发作亦是重要的。给药途径有口服、舌下及直肠给药。生物利用度与给药途径关系密切。口服及舌下含化吸收不稳定,直肠给药起效快,吸收可靠。为了减少过多应用导致
麦角胺依赖性或反跳性
头痛。一般每周应用不超过2次,应避免大剂量连续用药。
Saper总结酒石酸
麦角胺在下列情况下慎用或禁用:年龄55v60岁(相对禁忌);妊娠或哺乳;心动过缓(中至重度);心室疾病(中至重度);
胶原-
肌肉病;
心肌炎;
冠心病,包括血管
痉挛性心绞痛;
高血压(中至重度);代谢性
糖尿病;肝、肾损害(中至重度);
感染或高热/
败血症;
消化性溃疡性疾病;周围血管病;严重瘙痒。另外,该药可加重偏
头痛造成的恶心、呕吐。
sumatriptan亦适用于中、重度偏
头痛发作。作用于神经血管系统和中枢
神经系统。通过抑制或减轻神经源性
炎症而发挥作用。曾有人称sumatriptan为偏
头痛治疗的里程碑。皮下用药2h,约80%的急性偏
头痛有效。尽管24v48h内40%的患者重新出现
头痛,这时给予第2剂仍可达到同样的有效率。口服制剂的疗效稍低于皮下给药,起效亦稍慢,通常在4h内起效。皮下用药后4h给予口吸制剂不能预防再出现
头痛,但对皮下用药后24h内出现的
头痛有效。sumatriptan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其副作用通常较轻和短暂,持续时间常在45min以内。包括注射部位的
疼痛、耳鸣、面红、烧灼感、热感、头昏、体重增加、颈痛及发音困难。少数患者于首剂时出现非心源性
胸部压迫感。
Saper总结应用sumatriptan注意事项及禁忌证为:年龄>55v60岁(相对禁忌证);妊娠或哺乳;
缺血性心肌病(心绞痛、
心肌梗死病史、记录到的无症状性缺血);
不稳定型心绞痛;
高血压(未控制);基底型或偏瘫型偏
头痛;未识别的
冠心病(绝经期妇女,男性>40岁,心脏病危险因素如
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
糖尿病、严重吸烟及强阳性家族史);肝肾功能损害(重度);同时应用
单胺氧化酶抑制药或
单胺氧化酶抑制药治疗终止后2周内;同时应用含
麦角胺或麦角类制剂(24h内)。首次剂量可能需要在医生监护下应用。
酒石酸二氢
麦角胺的效果超过酒石酸
麦角胺。大多数患者起效迅速。在中、重度发作特别有用,也可用于难治性偏
头痛。与酒石酸
麦角胺有共同的机制,但其动脉血管收缩作用较弱,有选择性收缩静脉血管的特性,可静脉注射、肌内注射及鼻腔吸入。静脉注射途径给药起效迅速。肌内注射生物利用度达100%。鼻腔吸入的绝对生物利用度40%,应用酒石酸二氢
麦角胺后再出现
头痛的频率较其他现有的抗偏
头痛药小,这可能与其半衰期长有关。
酒石酸二氢
麦角胺较酒石酸
麦角胺具有较好的耐受性、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及程度非常低,静脉注射最高,肌内注射及鼻吸入给药低。极少成瘾和引起反跳性
头痛。通常的副作用包括
胸痛、轻度肌痛、短暂的
血压上升。不应给予有血管
痉挛反应倾向的患者,包括已知的周围性动脉疾病,冠状动脉疾病(特别是不稳定性心绞痛或血管
痉挛性心绞痛)或未控制的
高血压。注意事项和禁忌证同酒石酸
麦角胺。
(1)与偏
头痛相关的先兆是否需要治疗及如何治疗,目前尚无定论。通常先兆为自限性的、短暂的,大多数患者于治疗尚未发挥作用时可自行缓解。
(一)一般原则
l-首先要确立正确的诊断,排除继发性
头痛。
2.认识和处理偏
头痛的共存疾患,偏
头痛患者的共存疾患很多,常见的有抑郁症 、
癫痫 、哮喘、过敏性疾病、
胃肠道疾病、
高血压和
妇科疾病如
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3.教育患者认识偏
头痛的疾病性质,特别应认识到该病是病因不明的反复发作性疾病,目前无根治手段,现有的处理手段包括药物只能减轻和减少
头痛发作;应鼓励患者正视现实,任何不切实际和过高的期望值都将导致治疗失败。
4.偏
头痛发作受很多 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发现和避免这些促发因素能减少和避免发作,常见的促发因素有:
①内分泌:月经、排卵、口服避孕药、激素替代治疗。
②饮食 ,各种酒类、含亚硝酸盐 肉制品、
谷氨酸单钠盐(味精)、门冬酰苯丙酸氨甲酯 (甜味剂)、食品色素、巧克力、奶酪、饥饿。
③精神因素:心理、生理和情绪压力与紧张、紧张后 (如周末或假 日)、焦虑、烦恼和抑郁。
④外界的物理因素:炫目的光、闪光、视觉刺激、荧光、某些气味、气候变化、高纬度。
⑤睡眠相关因素 :睡眠过少、睡眠过多。
⑥颅脑外伤、劳累、疲劳。
⑦药物,特别是血管活性药物如
硝酸甘油、
组胺、
利血平、肼苯达嗪、
雷尼替丁 (甲硝呋胍)、
雌激素等。此外还有免疫球蛋白注射、
溴隐亭和5-HT受体拮抗剂如枢复宁 (ondansetron),以及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类
抗抑郁药物。
(二)药物治疗
偏
头痛的药物治疗分治疗急性偏
头痛发作及预防偏
头痛发作两种。
1.急性偏
头痛发作的治疗
(1)一般镇痛药:最常用的是一般止痛药,如
阿司匹林和扑热息痛 (
对乙酰氨基酚)。不推荐使用安替匹林,因其能导致粒细胞减少症等不良反应;更不推荐使用
非那西丁,因其能造成
肾脏损害导致肾衰竭(我国禁止
非那西丁作为单药应用,但允许用于复方制剂中)。长期应用易造成药物滥用,也是使偏
头痛转变成慢性每 日性
头痛的重要祸根。此外,常用于偏
头痛的有非甾体消炎止痛药,如萘普索和
布洛芬等。
一般止痛药宜与止吐药合用,除能改善偏
头痛伴随的恶心和呕吐外,尚可促进胃蠕动,增进镇痛药物的吸收。常用的止吐药有
甲氧氯普胺(胃复安)。
(2)抗偏
头痛药物:
1)麦角类制剂:有酒石酸
麦角胺 、
麦角胺一
咖啡因、二氢
麦角胺以及甲磺酸二氢麦角隐亭等制剂。常见的不 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部不适、
腹痛、四肢无力、肢端感觉异常及腿肌
痉挛。因麦角制剂的血管收缩作用,故不宜长期应用,长期应用还可产生
腹膜后纤维化导致肾衰竭。孕妇 、
冠心病、末梢血管病 、严重
高血压、肝肾疾病 、
甲状腺功能亢进者禁用。老年人慎用。
2)曲普坦类 :为 5-HT (5一HT~B/1D)受体激动剂 ,有舒马曲普坦、
佐米曲普坦、那拉曲普坦和
利扎曲普坦。虽疗效明显,但价格昂贵,目前不宜作为常规和广泛应用。
2.预防发作的用药
(1)应用药物预防的指征:偏
头痛发作频繁,每月>2次;或者发作持续时间超过 48小时;以及
疼痛严重影响学习和工作,且抗偏
头痛急性发作药物无效,或药物产生严重不良反应者;或先兆期持续时间过长。
(2)常用于预防偏
头痛发作的药物:预防性药物众多,表7—4供参考。
3.药物治疗指导 偏
头痛致残
评定量表(migraine disability assessment,MIDAS):是国际常规应用的偏
头痛严重程度分级简易量表,常用于指导治疗和药物临床试验等。
(1)MIDAS量表:包括6个问题,询问患者在过去3个月中
头痛发作对患者日常甚或(和)工作天数的干扰和妨碍情况,以天数计分(表 7—5)。
(2)指导治疗的分级:临床上以 MIDAS指导治疗时,只应用1~5项的天数总积分,A和B项仅作参考不计分,按MIDAS总积分天数分级标准及指导用药的原则:
①轻型(1~5天):只服简单止痛药。
②中型(6~10天):需使用多种药物合并用药,包括止吐药。
③重型(>11天):特别治疗 ,如 5-HT1激动剂,并多需预防治疗。
(3)治疗无效时的对策:若治疗无效应考虑:
1)重新考虑诊断:
①原发性
头痛诊断错误。
②两种或多种
头痛类型并存(包括继发性
头痛)。
2)寻求触发因素和共存疾病:
①滥用或过度用药。
②并存抑郁。
③出现合并症。
3)更改治疗。
4)加用预防用药。
偏
头痛的治疗目的是减轻或终止
头痛发作,缓解伴发症状, 预防
头痛复发。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个方面。非药物治疗主要是加强宣教,使患者了解偏
头痛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措施, 帮助患者确立科学、正确的防治观念和目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寻找并避免各种偏
头痛诱因。药物性治疗分为发作期治疗和预防性治疗。
1.发作期的治疗临床治疗偏
头痛时为了取得最佳疗效,通常应在症状起始时立即服药。治疗药物包括非特异性止痛药如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s)和
阿片类药物,特异性药物如麦角类制剂和曲普坦类药物(表7-3)。药物选择应根据
头痛程度、伴随症状、既往用药情况等综合考虑,可采用阶梯法、分层选药, 进行个体化治疗。
(1)轻一中度
头痛:单用NSAIDs如
对乙酰氨基酚(acetarninophen)、
萘普生(naproxen)、
布洛芬(ibuprofen)等可有效,如无效再用偏
头痛特异性治疗药物。
阿片类制剂如
哌替啶对确诊偏
头痛急性发作亦有效, 因其具有成瘾性,不推荐常规用于偏
头痛的治疗,但对于有麦角类制剂或曲普坦类应用禁忌的病例,如合并有心脏病、周围血管病或妊娠期偏
头痛,则可给予
哌替啶治疗以终止偏
头痛急性发作。
(2)中一重度
头痛:可直接选用偏
头痛特异性治疗药物以尽快改善症状,部分患者虽有严重
头痛但以往发作对NSAIDS反应良好者,仍可选用NSAIDS。
① 麦角类制剂:为5-HT
1 受体非选择性激动剂,药物有
麦角胺(ergotamine) 和二氢
麦角胺(dihydroergota—mine,DHE),能终止偏
头痛的急性发作。
② 曲普坦类: 为5-HT
1B/1D受体选择性激动剂,可能通过收缩脑血管、抑制
周围神经和“三叉神经颈复合体” 二级神经元的神经痛觉传递,进而发挥止痛作用。常用药物有舒马曲普坦(sumatriptan)、那拉曲普坦(naratrip—tan)、
利扎曲普坦(rizatriptan)、
佐米曲普坦(zolmitriptan)、阿莫曲普坦(almotripan)。麦角类和曲普坦类药物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
心悸、烦躁、焦虑、周围血管收缩,大量长期应用可引起
高血压和肢体缺血性坏死。以上两类药物具有强力的血管收缩作用,严重
高血压、心脏病和孕妇患者均为禁忌。另外,如麦角类和曲普坦类药物应用过频,则会引起药物过量使用性
头痛, 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建议每周用药不超过2~3天。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CGRP受体拮抗剂有望成为终止偏
头痛急性发作安全有效的特异性药物。
(3)伴随症状:恶心、呕吐是偏
头痛突出的伴随症状,也是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 因此合用止吐剂(如
甲氧氯普胺lOmg肌内注射)是必要的,对于严重呕吐者可给予小剂量
奋乃静、
氯丙嗪。有烦躁者可给予
苯二氮革类药物以促使患者镇静和入睡。
2.预防性治疗适用于:
① 频繁发作,尤其是每周发作1次以上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患者;
② 急性期治疗无效,或因副作用和禁忌证无法进行急性期治疗者;
③ 可能导致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特殊变异型偏
头痛,如偏瘫性偏
头痛、基底型偏
头痛或偏
头痛性梗死等。临床用于偏
头痛预防的药物(表7—
4)包括:
① β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如
普萘洛尔(propranolo1)、
美托洛尔(metoprolo1);
② 钙离子拮抗剂,如
氟桂利嗪(flunariz—ine)、
维拉帕米(verapamil);
③ 抗
癫痫药, 如丙戊酸(valproate)、
托吡酯(topira—mate)、
加巴喷丁(gabapentin);
④
抗抑郁药, 如
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
丙米嗪(imipramine)、
氟西汀(fluoxetine);
⑤ 5-HT 受体拮抗剂, 如
苯噻啶(pizotyline/pizo—tifen)。其中,
普萘洛尔、
阿米替林和丙戊酸三种在结构上无关的药物,是预防性治疗的支柱,一种药物无效可选用另一种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