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脱垂 ( rectal prolapse )
别名: 直肠脱垂;external rectal prolapse;直肠脱出
解释 收起

概述:直肠脱垂是指肛管、直肠甚至乙状结肠下端向下移位突出于肛门外的一种病理状态。仅黏膜下脱是不完全脱垂,直肠全层下脱为完全脱垂。脱垂部分位于直肠内称内脱垂,脱出肛门外则称外脱垂。直肠脱垂以儿童及耉年人多见,直肠脱垂在儿童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多数在5岁前自愈,故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较严重者,长期脱垂将致阴部 神经损伤产生 肛门失禁、溃疡、肛门周围 感染、直肠 出血、脱出肠段 水肿坏死及狭窄,应以手术治疗为主。
    直肠脱垂是指肛直肠甚至乙状结肠下端肠壁黏膜或全层向下移位。仅有直肠黏膜脱出至肛门口外称不完全脱垂,直肠全层脱出至肛门口外称完全性脱垂。肛管及直肠脱垂常见于儿童及老年,女性多于男性,儿童型多在5岁前逐渐消失,可以自愈。成年型只要产生脱垂的因素存在,脱垂将逐渐加重。长期脱垂将会导致肛门括约肌松弛、节制功能障碍及阴部神经损伤,产生大便失禁。肛管及直肠脱垂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明了,目前主要有滑动疝学说和肠套叠学说。其解剖病理改变主要包括:
1.肛提肌分离;
2.Douglas陷凹加深;
3.直肠与骶骨分离;
4.乙状结肠冗长;
5.肛门括约肌松弛。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汪建平(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
】描述为:">    直肠壁部分或全层向下移位,称为直肠脱垂(rectal prolapse)。直肠壁部分下移,即直肠粘膜下移,称粘膜脱垂或不完全脱垂;直肠壁全层下移称完全脱垂。若下移的直肠壁在肛管直肠腔内称内脱垂;下移到肛门外称为外脱垂。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2 诊断依据 展开
13 相关课件 展开
14 相关药品 展开
15 相关症状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