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室性期前收缩是由希氏束分支以下异位起搏点提前产生的心室激动。耉年人多见,有的可无明显临床症状,有的可导致严重后果,不容忽视。
在耉年人,
室性期前收缩多见于器质性
心脏病患者,也可见于无器质性
心脏病的正常人。发现
室性期前收缩一般应做24h
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对
室性期前收缩进行定量、定性分析,以评价及指导预后。Loun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根据当时
冠心病监护室(CCU)中的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中的
室性期前收缩的不同情况与预后的可能关系,将
室性期前收缩做如下分级(表1):
以往认为Lown氏?级和?的
室性期前收缩通常为良性,而Lown氏?级和?级以上的
室性期前收缩为病理性,此观点目前基本被否定。因为它只列举了
室性期前收缩的频发复杂程度,而忽略了患者心脏和全身的整体临床情况,如患者有无器质性
心脏病,心脏功能如何等等。下列情况常支持病理性
室性期前收缩:
①QRS波群形态显著畸形,电压低,顶端有明显切迹和挫折。
②QRS波时限>0.16s,电压<1.0mV。
③QRS波群有宽而深的Q波。
④
室性期前收缩呈
二、三联律或成对出现。
⑤多形性
室性期前收缩。
⑥T波与主波方向一致。
⑦
室性期前收缩与房室交界性
期前收缩并存。
⑧起源于左室的
室性期前收缩,其心电图呈
右束支传导阻滞型。病理性
室性期前收缩发生于有明确
心脏病的基础之上,最常见的包括
心肌梗死后的患者与
心肌病的患者。
良性
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常无明显的与
心律失常直接相关的临床症状,因常规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诊时作心电图发现。临床上经病史、体检、X线胸片、超声心动和运动试验,找不到器质性
心脏病的证据。良性
期前收缩患者预后好,其治疗目标在于缓解症状,无症状的良性
期前收缩可不用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