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视 ( presbyopia )
别名: 老视;老花眼
解释 收起


    随着年龄增加,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减弱,伴随睫状肌的功能减低,从而使眼的调节功能逐渐下降,视近处物体的清晰度愈来愈降低,因而近点逐渐后退。这种由于年龄增长所致的生理性调节功能减弱,称为老视(presbyopia)。老视是正常人随年龄增加而生理性退化在眼部的表现,一般人40岁后就会出现老视现象,50岁以后无一不受老视的困扰。老视是一种生理现象,是人生的必经阶段,但原有的屈光状态将影响老视症状出现的迟早,有远视的人出现得早,有近视的人出现得晚,甚至终生不发生。老视是一种生理现象,不是病态,也并非屈光不正。
诊断思路
   
    (一)病史要点
    老视眼早期的表现为近距离工作或者阅读困难,看不清楚小字,喜将书报移远,喜在光线强的地方阅读,既增加书报的照度,又使瞳孔缩小,加大景深,提高视力。这是因为调节力的不足,或者调节反应的迟钝所致。调节不足就是近点逐渐变远,经过努力还可看清楚近处物体。如果这种努力超过限度,引起睫状体的紧张,再看远处物体时,由于睫状体的紧张不能马上放松,因而形成暂时近视,再看近处物体时又有短时间的模糊,此即调节反应迟钝的表现。当睫状肌的作用接近其功能极限,并且不能坚持工作时,就产生疲劳。调节的努力,常常合并引起集合的过度,这也是产生不舒适的一个因素。调节疲劳时有头痛、眼的疲劳和眼部发痒。老视眼的早期为了努力克服这种生理性缺陷,有些人可有恶心、头晕等干扰症状。再者,过度紧张的慢性刺激,可以导致眼睑和结膜等组织的慢性炎性变化。
   
    (二)眼科检查
    老视眼的远近视力与原有的屈光状态密切相关,裂隙灯及眼底检查也与相应的屈光不正相符。为了能够了解患者的屈光状态,要常规进行验光检查。
概述
   
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减弱,睫状肌的功能逐渐减低,从而引起眼的调节功能逐渐下降。大约在40~45岁开始,出现阅读等近距离工作困难,这种由于年龄增长所致的生理性调节减弱称为老视。老视是一种生理现象,不论屈光状态如何,每个人均会发生老视。老视不属于屈光不正,但由于在处理上与屈光不正类似,仍将其归在此。
    老视是一种生理现象,不论屈光状态如何;每个人都会发生老视。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减弱,睫状肌的功能逐渐减低,从而引起眼的调节功能逐渐下降。一般在40~45岁开始出现阅读等近距离工作困难。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2 诊断标准 展开
13 疗效判断标准 展开
14 诊断依据 展开
15 相关课件 展开
16 相关药品 展开
17 相关症状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