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源性脑脓肿为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所并发的脑组织内的脓液积聚。 耳源性脑脓肿(otogenic brain abscess)是中耳乳突感染病灶并发脑组织内局限性积脓,多为单发性,也可有多房性脓肿。急性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均可并发,尤以胆脂瘤型中耳炎引起者居多。各种脑脓肿中耳源性占80%,小脑脓肿几乎均为耳源性。致病菌以杆菌为主,如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可出现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感染,混合感染亦不少见。
脑脓肿的临床表现可分为4期: (一)起病期:约数天。有脑脓肿: ①中枢性眼震。 ②同侧肢体肌张力减弱或消失。 ③头痛 头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涉及到各个科室,尤其是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多见,其病因十分复杂。发病率高,人群中几乎90%的人一生中都有头痛发作,有人称头痛是仅次于头痛是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头痛一般是指前面在眉毛以上,后面枕下部以上即颅内压增高 正常人颅内有一定压力,称为颅内压(简称颅压),通常是指在水平卧位、身体松弛的状态下,经腰椎穿刺接上一定内径的管子所测得压力,因而又确切地称之为脑脊液压力。侧卧位测量成年人平均脑脊液压力超过1.96kPa(相当200mm水柱)时,称为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是临床常见的许多疾病共有的一组症候群。
【病因】脑脓肿的形成一般可分为3个阶段: (一)局限性脑炎期:脑组织充血、脑脓肿则以枕骨大孔疝多见,可出现呼吸、心跳骤停而迅速死亡。
1.头颅CT扫描:可显示脓肿大小、位置等情况,对脑脓肿早期定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2.脑超声波检查:幕上脓肿可出现脑中线波移位。3.经颈动脉脑血管造影:对大脑脓肿有诊断意义,但无助于小脑脓肿的诊断。4.脓肿诊断性穿刺:除钻颅底刺探查外,尚可经乳突术腔作诊断性穿刺。颅内压增高者,腰椎穿刺要慎重,以防诱发脑疝。
注意和脑积水、脑脑积水及梗阻性脑积水两种,而以交通性脑积水多见,脑积水以肿瘤发展缓慢,无化脓性中耳炎病史及颅内感染症状。
1.用足量、敏感的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2.颅内压增高时,可用脱水疗法以降低颅内压,酌情应用尖固醇激素类药物等。3.及时行乳突探查术,清除乳突病灶,除去破坏的骨板至暴露正常脑膜,自乳突腔穿刺、切开排脓。4.注意支持疗法及水与电解质平衡。5.出现脑疝或脑疝前期症状时,应立即静脉推注20%甘露醇,气管插管,给氧,人工呼吸,并紧急作钻脑脓肿穿刺术,必要时行侧脑室引流,降低颅压,以挽救生命。
常因脑疝形成或脑室炎、暴发弥漫性脑膜炎死亡。
【预后】本病常与其他耳源性颅内并发症同时发生,治疗中如忽视处理耳病,常导致死亡或脓肿复发。本病多因中耳炎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所致,因此,患者应切记: 1.患有中耳炎应经正规检查,明确是否属于有危险的“胆脂瘤型”;2.因耳道本己狭窄,切勿相信“江湖医士.而将不溶性药粉喷入里面,一旦药与脓液结成硬块堵塞耳道,脓液无法流出,则侵入颅内,铸成大错。本病病情重,遇此类患者应速送医院治疗。
一、起病期症状局限性脑炎或脑膜炎症状,头痛、寒战、头痛、乏力、反应迟钝、食欲不振、不规则低热、精神头痛,因剧烈头痛而呼叫不已,或因神志淡漠而不主诉头痛。 2.头痛,躁动,瞳孔散大,昏迷,视盘水肿。 (三)腰穿一般不宜行腰穿检查,尤其是疑为颅后窝有占位性病变或已有颅高压者。
疗效判断标准 一、治愈标准 症状消失,影像学 声 消失,体温、血液检查正常,无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二、好转标准 临床症状和颅内病变均减轻;脓肿缩小,但没有消失。 三、无效标准 临床症状和颅内病变均未获得有效控制;病情加重或(和)颅内病变加重。
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
颅内压增高 | 支持疗法 | 神经系统 | 抽搐 | 发热 | 感冒 | 眩晕 | 头痛 | 水肿 | 昏迷
| 菜花耳 |颅内压增高 |囊肿 |视网膜水肿 |听骨畸形 |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