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史要点
病程慢性,早期多无自觉症状。有时自觉鼻部灼热,如发生感染,则有痛感。皮肤损害呈对称分布,见于鼻部、两颊、眉间、颏部,以鼻尖最为显著。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胃肠功能障碍、嗜食辛辣食物、酗酒、冷热刺激等可能是发病诱因。
(二)查体要点
皮损按其发展过程分为三期。
1.红斑期鼻尖及鼻翼皮肤呈弥漫性充血,常因饮酒、进餐、冷热刺激或情绪紧张而加重。鼻部皮肤显油光,可见扩大的皮脂腺外口。初起为暂时性红斑,日久红斑持续不退,毛细血管呈树枝状扩张。
2.丘疹期 鼻部充血更甚,呈紫红色,毛细血管扩张更明显,常出现丘疹或脓疱。
3.鼻赘期由于长期慢性充血,致使鼻部结缔组织增生,出现多个结节,互相融合,表面凹凸不平。鼻部肥大,毛孔明显扩大,皮脂腺口扩大,能挤出白色黏稠的皮脂,毛细血管显著扩张,纵横交错,形成鼻赘。
酒渣鼻(rosacea)又叫酒渣性痤疮、玫瑰痤疮(acne rosacea)。是一种发生于面部尤其是面中央的弥漫性潮红,伴发丘疹、脓疱及毛细血管扩张。好发于中年人,男女均可发生。自觉症状轻,临床分3期(红斑期、丘疹脓疱期、鼻赘期),但3期间无明显界限,病程发展过程缓慢,常常并发痤疮和脂溢性皮炎。本病病因未明,可能在皮脂溢出基础上,某些因素如嗜酒,食用刺激性食物,高温、寒冷、情绪激动等使患部血管舒缩神经失调,致使毛细血管长期扩张。近年来有人认为蠕形螨(俗称毛囊虫)在本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