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称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其本质是起源于肝内、外胆管细菌感染灶的脓毒症,多继发于胆管结石、肿瘤、蛔虫、狭窄等所致的胆道梗阻和菌胆症,是腹部外科常见的危重症之一,若未及时处理,病情可急骤发展而危及病人生命。
其临床表现由原发胆道疾病、急性胆管炎及全身脓毒症三部分症候群组成。 1.有多次以上脓毒症状表现严重,可发生全身各个重要器官系统急性功能紊乱的复杂表现,病人烦躁不安、呼吸频速、脉搏增快,严重者可出现脓毒性休克、脑病和多器官功能障碍。 4.上腹部明显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肝脏肿大,并有压痛和叩击痛。 5.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显著升高,肝功能常明显受损,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升高。 6.B超、CT或MRI检查常发现胆管扩张、胆管下端狭窄或胆管结石、肿瘤等。
1.胆道疾病史或胆道手术史。 2.具有腹痛、寒战及发热、黄疸等典型三联症,可确诊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在急性胆管炎的基础上出现急性器官功能紊乱,如脓毒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脑病等,即可确定为重症急性胆管炎。
治疗原则为解除胆道梗阻、通畅引流、控制胆道梗阻、引流胆道是手术原则。手术尽量简单有效,以达到充分减压和引流目的。常用的方法是胆总管切开探查、T形管引流。对于复杂的胆道病变、难以在急诊情况下解决者,在梗阻胆管近端放置引流管即可,遗留病变可待二期手术处理。
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呼吸窘迫综合征 | 黄疸 | 发热 | 休克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