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过多症又叫高钠血症,血清钠浓度>145mmol/L为高钠血症。高钠血症必然合并有血浆渗透压增高,故亦称高钠性高渗综合征。高钠血症仅仅反映血清钠浓度增高,而机体内钠的总量可增多、正常,也可减少。常见于临床上输入氯化钠溶液过,多以细胞外液增多为主发生的组织水肿、肺水肿及心力衰竭。
本病患者可能出现症状包括:乏力、头痛、头痛 头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涉及到各个科室,尤其是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多见,其病因十分复杂。发病率高,人群中几乎90%的人一生中都有头痛发作,有人称头痛是仅次于头痛是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头痛一般是指前面在眉毛以上,后面枕下部以上即震颤,均表示该部位有严重的狭窄或动静脉分流,正常的心脏是不会出现震颤的。所以震颤的出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多见于某些高血压的物质。由于高血压、心力衰竭。是慢性肾衰竭的一种临床表现。 慢性肾衰竭(CRF)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损害进展恶化达终末期的表现,肾功能接近正常人10%左右时,出现一系列综合征一般有比较长的病程,按其肾功能损害程度分肾功能不全代偿期;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又称氮质血症期;肾功能衰竭期;终末期又称尿毒症期。
【病因】引起高钠血症的常见病因有以下四点:(1)水摄入不足 见于水源断绝高钠血症”。(4)钠输入过多 常见于注射NaHCO3、过多高渗性NaCl输入等等。病者多伴有严重血容量过多。
在诊断上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病史:输入氯化钠溶液过多,尤以肾功能低下时。2.临床表现:以细胞外液增多为主,故常发生组织水肿、肺水肿及心力衰竭。3.辅助检查:可发现血钠含量升高或正常。
(一)尿崩症又称垂体性尿崩症,是垂体后叶分泌ADH缺乏,其发病原因不明。临床特征为烦渴、多饮、多尿(日尿量可达5-10 L)、尿相对密度低(1.001一1.005)、尿崩症和继发性尿崩症,后者是由于下丘脑垂体的尿崩症时应鹏饮加压素试验及血浆ADH测定以明确诊断,必要时应做尿崩症相似。患者多为男孩,出生后数月发病。此病注射加压素后尿量不减,尿崩症相鉴别。 (三)脱水。根据病史,肾脱水外主要为神经系统症状,如神志不清,嗜睡、偏瘫、失语、脱水和口渴感; ③禁饮时尿液变为高渗,说明机体仍有分泌ADH的能力; ④肾小管对ADH仍有反应,应用加压素时可致水潴留。有入认为本病为ADH释放“阀值升高”征症侯群。此外,还应与原发性醛固酮症、皮质醇增多症等分泌性疾患相鉴别。
在治疗上,应根据不同原因引起的高血钠进行针对性治疗。(1)对于潴钠性高钠血症,应积极治疗原发病,限制氯化钠溶液的输入,并给予速尿、利尿酸钠等促使钠、水由肾排出。有肺水肿及心力衰竭时应予强心、利尿治疗。(2)对于浓缩性高血钠应科学地补充水份,并采取措施制止水份继续的丢失,以使过高血渗得以下降,如果能口服,尽量口服为宜。静脉注射等渗糖水可快速使血渗下降,但过快纠正严重高钠血症也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一般希望在48小时以内将血钠降至接近正常水平。根据血钠水平,可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出缺水量:缺水量=总体水×(〔PNa/140〕-1)其中总体水男女不一,可根据每公斤60或50%干重计算,但通常按男女各为体重50%、40%计算更安全。例如一男性60kg患者,血钠为168mmol,缺水量=60×0.5×(168/140-1)=30×(1.2-1)=6L补液种类根据基本病因而异,单纯失水引起者用5%葡萄糖水,必要时注射少量葡萄糖水,其余1/4生理盐水。如果有血压过低者,应该先补充生理盐水,以改善组织灌注情况,有缺钾者可同时补充KCl,但应注意尿量;同时加KCl本身也可增加补充液体成份的总渗透压,应予注意。
本病常见的并发症:1、休克2、心力衰竭3、神经系统疾病
【预后】钠过多常并发于其它疾病,如烧伤、颅脑损伤、COPD、肝移植、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等,因此在治疗这些疾病时应注意防止电解质紊乱。对出现本病症状的患者应及时进行处理,防止进一步发展而并发更严重的疾病。早期一旦发现高血钠, 应立即停用一切含钠液体, 改输注低渗液体; 不能经口饮水者, 可留置胃管, 持续滴入温开水, 以缓解高血钠, 并促进钠的排出; 积极控制感染, 降温; 血糖监测, 积极控制血糖至正常范围; 水肿期过后, 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停用高渗利尿剂。多数患者经上述处理可获较好效果,可以有效地防止疾病进一步的发展。
先天性心脏病 | 慢性肾衰竭 | 呼吸困难 | 神经系统 | 颅脑损伤 | 心力衰竭 | 糖尿病 | 高血压 | 尿崩症 | 抽搐 | 出血 | 发热 | 咳嗽 | 感冒 | 休克 | 头痛 | 水肿 | 昏迷
| 肺含水量增加 |高钠血症 |高血压 |水钠的蓄积 |心力衰竭 |心脏震颤 |液体平衡失调 |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