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筋膜室综合征
解释 收起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由于外伤引起四肢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导致肌肉、神经缺血、坏死,临床表现为剧烈疼痛、相应肌肉功能丧失的一种骨科严重并发症,常见于前臂和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与肢体特定的解剖结构有直接关系,四肢的肌肉和神经都处于由筋膜与骨形成的相对封闭的间室之中,前臂和小腿都是由双根骨骼、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组成筋膜室,结构更为坚韧,没有伸展余地,外伤造成骨筋膜室压力增加,容易压迫血管,造成肌肉、神经缺血、坏死,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
诊断思路
    1.病史要点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可以由于筋膜室内压力增高、容积变小或筋膜室内组织体积增大引起,常见原因:
   
    ①前臂或小腿严重外伤、骨折合并广泛的软组织损伤,未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
   
    ②骨折外固定时操作不正确,如敷料包扎过紧、石膏或小夹板过紧或压力不均;
   
    ③前臂
    Ⅱ~
    Ⅲ度烧伤后皮肤筋膜形成硬韧的焦痂压迫深面软组织;
   
    ④肱动脉或胭动脉损伤、受压或动脉内注射药物后引起动脉痉挛或栓塞,未及时处理导致组织缺血。上述原因均可使筋膜间室内压增高,正常的筋膜间室内压为0~4mmHg,如上升至30mmHg,即可使小动脉闭合。小动脉内压在30~40mmHg,如周围组织内压超过此压力,小动脉即关闭,故称为临界关闭压。
    当腔室内压力急剧增高,压迫肌肉、神经组织的毛细血管,造成组织缺血、坏死,组织渗出增多,又造成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间室内压力增高进一步导致组织缺血、缺氧,渗出增加,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当间室内神经缺血30min,其功能发生异常,缺血12~24h,则发生永久性的功能损坏;问室内肌肉组织缺血2~4h发生功能改变,缺血4~12h,则发生永久性肌肉坏死。
    2.查体要点 骨筋膜室综合征发展较快,一般在受伤24h内出现。其中典型的症状和 体征常以“5P”征来描述:
   
    ①疼痛(pain);
   
    ②苍白(pallor);
   
    ③无脉(pulselessness);
   
    ④麻痹(pa— ralysis);
   
    ⑤感觉异常(paresthesia)。
    多数患者疼痛、感觉异常是最先出现的症状,而苍白、无脉等症状出现时已非病变的早期阶段。主要表现是:
    (1)疼痛:随病情发展进行性加重,疼痛剧烈。
    (2)活动障碍:缺血的肌肉肌力减退或瘫痪,表现为相应的手指或足趾活动受限。
    (3)感觉障碍:因神经缺血,相应神经分布区感觉减退或消失。
    (4)被动牵拉痛:缺血的肌肉受到牵拉时出现剧痛,这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 
    (5)肢体肿胀:受累肢体肿胀明显,张力高,皮肤发亮,有压痛。
    (6)血管搏动减弱或消失:末梢血运差。
   
    本病是指由于骨,骨间膜,肌间膈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状和体征。最常发生于小腿和前臂掌侧。进一步发展可以导致肌肉和神经的坏死,发生volkmann挛缩(Volkmann contracture)。发展为缺血性肌肉挛缩的5P征主要有:无痛(painless);苍白(pallor)发绀,大理石花纹;感觉异常(paresthesia);麻痹(paralysis);无脉(pulselessness)。

1 辅助检查 展开
2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3 预后评价 展开
4 病程和预后 展开
5 诊断标准 展开
6 疗效判断标准 展开
7 诊断依据 展开
8 相关课件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