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nonketotic hyperosmolar diabetic coma,NHDC)是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以严重高血糖而无明显酮症酸中毒、血浆渗透压升高、出现严重脱水和神经意识障碍为特征。常发生于2型糖尿病和老年患者。
1.常见诱因有感染、急性胃肠炎、胰腺炎、脑血管意外、严重肾疾患、血液或腹膜透析、水摄人不足、大量摄人含糖饮料和使用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剂等药物。 2.本症起病常隐匿,先有口渴、多尿和乏力等糖尿病症状出现或加重,逐渐病情加重,尤在上述诱因下,出现食欲减退、反应迟钝。主要表现为严重失水和神经系统两组症状和体征。 ①全部患者有明显失水表现,唇干舌裂、血压下降、心率加速、尿少或无尿。 ② 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明显,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定向力障碍、幻觉、上肢拍击样粗震颤、癫痫样抽搐、失语、偏盲、肢体瘫痪、锥体束征阳性直至昏迷等表现。
1.可有或无糖尿病史,发病前可有上述各种诱因,逐渐出现糖尿病其他的并发昏迷情况相鉴别。
1.补液患者常有严重失水,尤其脑细胞失水可危及生命,故及时积极补液是挽救患者生命、决定预后的关键措施。 (1)如估计失水达3000~8000ml,可分批于2~3天内补足。如血浆渗透压大于350mmol/L或血钠高于155mmol/L,无休克者,可给予0.45% ~0.6% 的低渗盐水,直至血浆渗透压下降至320mmol/L以下,改用等渗生理盐水。当血糖降至14.0mmol/L(250mg/dl)以下时,改用5 葡萄糖液,应在中心静脉压及血浆渗透压监测下调整补液的量和速度,严密监护心率及肺底有无哕音出现。 (2)输液总量一般按患者原体重的10%~20%估算,开始2小时内输1000~2000ml,头12小时给予估计输液总量的1/2,再加上所排尿量的液体量,其余在24小时内输入。 2.胰岛素治疗一般在治疗的早期,采用快速、短效胰岛素,加人生理盐水内静脉滴注,速率约为每小时0.1U/kg或0.5U/kg。病情严重者,可先静脉滴注10~20U快速胰岛素,然后每2小时根据血糖值调整胰岛素用量,总的原则为血糖不宜下降过快,以每小时下降5.6mmol/L(100mg/dl)为宜。当血糖降至14.0mol/L(250mg/dl)时,应将胰岛素剂量减半,严防出现胰岛素改为皮下给予。 3.补钾 除对有少尿、肾功能不全或血钾在5.5mmol/L以上或心电图上有高血钾表现者,应严密监测血钾、暂不补钾外,大多数患者均应在治疗一开始即静脉补充钾盐,每小时约给10~20mmol/L,以后每2~4小时测定血钾一次,按血钾值调整给予剂量,病情稳定后可改为口服钾盐,更为安全 4.其他治疗 (1)积极治疗诱因。 (2)纠正休克,经补液后若休克仍未纠正,可输血浆。 (3)因血液高渗、黏度增高,易致动、静脉血栓形成或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应作相应的防治措施。 (4)补液过程中防治可能出现的脑水肿。处置 1.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是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所有患者均应立即给予治疗和抢救。有条件者应收入ICU。 2.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病死率高达40%以上,故强调早期诊断和治疗。因其常发生于2型糖尿病和老年患者且常以严重疾病为诱因,故在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的治疗过程中强调病因的诊断和处理。注意事项 1.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的诊断并不困难,关键是要提高对本病的警惕和认识。故在诊断时要详细询问此次发病经过、既往史、有无明确诱发因素、经过何种治疗、使用过何种药物、体检时要重视有无脱水体征和糖尿病昏迷患者意识障碍的症状表现多样,且无特征性表现,故应与脑血管意外、中枢系统感染等仔细鉴别,从而明确诊断,指导治疗。
临床诊疗指南——急诊医学分册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神经系统 | 糖尿病 | 抽搐 | 休克 | 水肿 | 昏迷
| 鞣酸加压素 |垂体后叶素 |柔红霉素 |
| 红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 |
| 低温性昏迷 |低血糖性昏迷 |失钠性昏迷 |高钠血症 |高渗性昏迷 |呼吸中可有烂苹果味 |尿比重增高 |指(趾)肿胀 |头昏想睡觉 |血清TG水平升高 |血糖值升高 |镇静、麻醉剂所致昏迷 |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