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carcinoma of nasopharynx)是恶性度较高的肿瘤,90%以上属低分化鳞癌和未分化癌,高分化鳞癌、腺癌、泡状核细胞癌较少见,此外还有腺样囊性癌、恶性淋巴瘤、横纹肌肉瘤等罕见类型。鼻咽癌是我国高发肿瘤之一,占头颈部肿瘤发病率首位,尤以广东、广西、湖南、福建等省发病率高。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2~3倍,高发年龄为40~50岁。病因不明,目前认为与遗传、环境因素及EB病毒感染等有关。
我国鼻咽癌的流行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①具有较为突出的地区性,其患者分布较分散;
②根据对鼻咽癌发病和死亡动态的观察,提示其致病因素比较稳定地长期存在;
③鼻咽癌病例的发病年龄高峰开始出现于20~30岁组,较其他恶性肿瘤为早,提示可能早在少年时期即已受到致癌因素的作用;
④广州方言区的居民对鼻咽癌似有高的易感性,尽管他们移居别处多年,这种现象依然存在。
诊断思路
(一)病史要点
鼻咽癌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详细全面询问病史非常重要,包括:
①是否有涕中带血,特别是回吸后涕中带血,持续时间、出血量及颜色;
②是否有耳鸣、耳堵塞感,特别是单侧症状;
③是否有偏头痛;
④ 是否有其他脑神经损害的表现,如视力障碍、眼球运动障碍、复视等。
(二)查体要点
1.鼻咽部检查间接鼻咽镜检查可窥见肿瘤部位和形状。对于病变不甚明显者,要注意比较两侧是否对称,黏膜色泽有无异常,以及其表面的光滑度等。对于微小病灶或判断肿瘤是否侵入鼻腔后上部时,电子纤维鼻咽镜或鼻内镜检查极有帮助。
2.颈淋巴结检查嘱患者将头略偏向被检侧,待胸锁乳突肌放松后,再向深部触摸,可增加深部淋巴结的触诊效果。
3.脑神经检查尤其需注意第
Ⅲ、
Ⅳ、V、
Ⅵ脑神经受损的表现。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是来自鼻咽黏膜被覆上皮的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较高,在我国最多发肿瘤之一。特别是我国的广东、湖南、福建等省为高发区。
诊断标准
一、临床症状、体征
耳鼻症状、头痛、面麻、复视、颈部肿块是鼻咽癌患者最常有的主诉。
(一)鼻出血
鼻咽癌患者早期即有鼻出血症状。常表现为少量回吸性涕中带血或擦鼻时鼻涕带血;晚期可出现大出血。
(二)鼻塞
鼻咽肿块阻塞后鼻孔而出现鼻塞,多为单侧性。当肿瘤增大而阻塞双侧后鼻孔时则出现双侧鼻塞。
(三)耳鸣、耳闭塞或听力障碍
鼻咽肿块压迫咽鼓管口所致。常表现为分泌性中耳炎症状,单侧性耳鸣、耳闭、耳塞及听力障碍。
(四)颈部肿块
鼻咽癌患者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的约占1/2。颈淋巴结肿大多发于颈深淋巴结上群,即位于乳突尖下发或胸锁乳突肌上段前缘处的淋巴结。开始为一侧,渐发展到对侧。肿块常为无痛性,质地较硬,活动度较差。鼻咽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高达70%~80%。
(五)头痛
多为偏头痛,是由于肿瘤破坏颅底或累及三叉神经或其他脑神经所致。临床表现可为间歇性头痛,晚期可为持续性头痛。头痛偏向患侧,多见于颞部、顶部或枕部。
(六)眼部症状
是鼻咽癌侵犯眼眶所致。可出现眼球突出、活动障碍等。
(七)脑神经症状
肿瘤破坏颅底骨质或经破裂孔进入颅内,压迫或累及脑神经而出现相应的脑神经症状。
二、EB病毒血清学检查
鼻咽癌患者常伴有血清EB病毒抗体(VCA—IgA、EA—IgA)效价增高。其效价水平常随病情进展而增高,随病情好转而下降。
三、镜检
1.后鼻镜检查:是诊断鼻咽癌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检查。可观察到鼻咽腔内有无肿块及鼻咽黏膜有无糜烂溃疡、出血坏死等异常改变。可在镜下钳取病变处组织送病理检查。
2.前鼻镜检查:以观察鼻道有无肿块、出血、坏死物等,也可在镜下行鼻腔、鼻咽肿物活检。
3.光导纤维鼻咽镜检查:经鼻腔进路置人光导纤维鼻咽镜,可以很清楚观察到鼻腔和鼻咽部病变,也可取活检。现已成为鼻咽癌放疗中必备的检查之一。
四、影像学检查
x线摄片、MRI/CT扫描可以了解病变侵犯的范围;B超、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必要时PET—CT扫描可以了解病变范围及是否有远处转移。
五、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鼻咽脱落细胞学检查和肿块的针吸活检可发现癌细胞,颈部肿大淋巴结活检,可提示来源于鼻咽的癌转移病灶。鼻咽部活检可确诊鼻咽癌。鼻咽癌治疗前必须取得病理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