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作用机制与紫杉醇相同,稳定微管作用比紫杉醇大2倍。
本品符合三室药代动力学模型,A、B、C阶段半衰期分别是4min、36min和11.1h。按100mg/m2静脉滴注1h测定其平均峰浓度为3.7δg/ml。本品95%以上与血浆蛋白结合,主要从粪便及尿液中排泄,48h内粪便排出约60%,大部分为代谢产物,极少为原形。
1.卵巢癌、乳腺癌、腺癌等。
对本品过敏者、妊娠、哺乳期妇女禁用。
1.骨髓抑制:主要剂量限制性毒性是中性粒细胞减少,最低点发生于治疗后第8天。也可见血小板下降及贫血。 2.过敏反应:表现为潮红、皮疹、胸部紧缩感、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及严重性。 5.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口腔黏膜炎,多为轻度到中度。 6.神经系统:较常见,如感觉迟钝、烧灼感等,多不严重。 7.肝功损害:AST、ALT、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升高。 8.其他:低血压、脱发、乏力、肌痛、色素沉着、局部刺激、静脉炎。有报道用药期间出现心动过速、房颤房颤、心律失常、高血压或心力衰竭等。
1.治疗过程中应不断检测全血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1.5×109/L时禁用本品。对于发生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0.5×109/L,持续7天或以上)的患者,在下一疗程中应减少使用剂量。 2.用药前须预防性给予地塞米松等药物。 3.开始给药的前10min内速度宜慢。用药过程中应严密监测,准备好抢救措施。发生严重过敏反应者应停止使用本品。 4.避光,2v8?条件下保存。药物溶解后在室温中可保存8h,2v8?条件下可保存24h。 5.禁用PVC增塑的设备稀释或盛装药液。
1.75mg/m2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h,每3周重复一次,联合用药时剂量酌减。 2.每周疗法:35v40g/m2,每周1次,连用6周停2周。为预防液体潴留和过敏反应的发生,从使用本品前1天开始口服地塞米松,每天16mg,连续5天。
体外试验表明,细胞色素P450-3A单酶亚族似乎和本品在人体的肝代谢有关。对本品生物转化抑制作用最大的药物包括:酮康唑、红霉素和三乙酰竹桃霉素,其次为:阿霉素、长春瑞滨、长春碱和硝苯地平。增强这种作用的药物包括:地塞米松、苯巴比妥和氯贝丁酯,联合用药时应注意。
多西紫杉醇是紫杉醇的衍生物,水溶性比紫杉醇好,抑制微管解聚的能力比紫杉醇大2倍,对许多体外和体内肿瘤模型的细胞毒活性也高于紫杉醇。临床研究发现,多西紫杉醇对多种化疗耐药性实体瘤有效。Gerney报道,对既往未行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率为33%。对DDP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也有较好疗效。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